第591章 生存之道(2 / 2)

雖然基建市場直到現在一直火爆,但凱源公司上市五六年後,建材行業的情況卻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因為這個行業門檻不高,不出幾年,全國各地不知從何時冒出了大大小小無以計數的建材企業,而且以民營企業居多,他們經營靈活,企業負擔很輕,即使在凱源公司所在的當地,也對其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憑借地方國有企業在土地使用和股市融資的便利條件,凱源公司在開始階段尚有部分競爭優勢,但是好景不長,過了一兩年,在民營企業靈活多變的機製麵前,凱源公司被多家企業圍攻,他們的優勢蕩然無存,原來擁有的市場份額被逐漸蠶食,從最初在當地建材市場的壟斷者,變成了後來的苟延殘喘。

因為連續多年業績下滑,企業年報慘不忍睹,在監管機構數次警告無果的情況下,凱源公司終於被勒令停牌。

自那以後,不僅當初在股市融得的大筆資金早已作為工資發放給了職工,而且維持凱源公司日常支出的資金都需銀行貸款。

三四年以前,原任董事長因到了退休年齡而離職,作為凱源公司總經理的老朱,順理成章地接任了董事長。老朱接手後,公司狀況他比誰都清楚,因為公司主業基礎建材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老朱跟新班子成員也想過改變現狀,他們跟外界接觸過一些新項目,且不說新項目是否可行,即使想做新項目

(本章未完,請翻頁)

,被監管機構停牌後,凱源公司根本籌集不到資金。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董事會有人提出建議,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改換思路,避免一條道走到黑。因為他們知道,即使被監管機構帶上st帽子,凱源公司作為上市企業,上市公司這個外殼也有一定的價值。

老朱比較開明,他接受了同事們的建議,於是便有了對外尋求重組的想法。

聽到這裡,關雲天插話道:“朱總,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凱源公司以前是地方國有企業,請問公司上市後,當地政府持股比例是多少?”

“最高時持股百分之四十,自從公司業績開始下滑,地方政府逐漸減持,到停牌的時候,當地政府持股不到百分之十。”

“恕我直言,如果你們尋求對外重組,這百分之十的國有股怎麼辦?你要知道,很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不願跟地方所持的國有股參合在一起。”關雲天道。

“對於關總擔心的事,我們也想到了,所以,在提出對外重組這個想法後,我們跟地方國資部門商量,為了凱源公司的未來,請求他們放棄這點股權。”

“哦,國資部門的人還是很開明嘛,股權說放棄幾放棄了。”

“哪有那麼容易哦!”老朱感歎道,“因為凱源公司身處如此窘境,地方部門從這裡早就撈不到任何油水了,而且有些事還要麻煩他們出麵協調,所以,知道我們的請求後,他們倒是願意放棄股權,恨不能馬上扔掉這個燙手山芋,但也明確表示,股權不會無償出讓。”

“他們不是知道企業現狀嗎?不無償出讓,還想怎麼樣?就凱源公司目前這種狀況,即便他們想有償出讓,也很難找到買家呀!”葉佳怡插話道。

“是啊,這個時候他們想出讓股權,根本找不到買家,所以,我們幾位董事會成員聯合出資,把那百分之十的股權收了回來。”

“為了企業的未來,你們真是儘心竭力了。”

“沒辦法,這就算自救吧,否則凱源公司就完了。好在那百分之十的股權如果按照發行價,其價值高達五千萬,但到停牌的時候,股價跌到了不足原來的五分之一,我們當然隻能以停牌時的價格收購那些股權,結果我們七個人東拉西借湊了將近一千萬,總算把那點囉嗦事解決了。”老朱解釋道。

“也就是說,凱源公司現在的股權結構很清晰。”老丁道。

“沒錯,我們的股權結構非常清晰,沒有亂七八糟的機構參與其中。”侯總經理解釋道。

關雲天點了點頭,“朱總,如果重組成功,你們還有信心把原來的老本行做好嗎?”

老朱略一思忖,“根據我們分析,至少在未來十年,基礎建材行業在國內還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但正如前麵說到的那樣,這個行業麵臨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儘管如此,在麵對眾多中小企業的圍攻時,我們也並非沒有還手之力,如果較真,凱源公司的產品質量在方圓二三百公裡範圍內,沒有哪家建材企業能跟我們比肩,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好!”關雲天馬上讚賞道,“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主攻那些對建材質量要求極高的建設項目,放棄中低端市場的競爭,這就是凱源公司在未來的生存之道。”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