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佳怡毫不猶豫地回答:“普華永道的資質和公信力都沒得說,他們在國內的分支機構為很多上市公司做過審計和評估,由他們出具的報告得到監管部門的高度認可,我認為請他們做評估就很好,不足之處是這家機構的評估收費稍微偏高一點。”
關雲天的女兒在普華永道的國內分支機構做會計師,葉佳怡提出讓這家機構做評估,她有兩個目的,第一,普華永道確實具有極高的公信力,審計或評估質量非常高,這家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基本沒有爭議;第二,她想借此機會給關雲天的女兒介紹一單業務,在工作上助關琳珊一臂之力。
聽到普華永道這個名稱,關雲天就知道葉佳怡的目的,但他覺得那家機構收費較高,便向對方征求道:“葉總提到的普華永道,評估質量當然非常過硬,不過取費偏高,朱總,你們認為如何?”
其實,老朱聽說過普華永道事務所,他也希望找一家公信力高的評估機構,起碼保證雙方誰也彆吃虧,至於評估取費稍高一點,大不了凱源公司多花十萬八萬評估費,反正由昌達集團墊付,如果在評估過程中受到不公正待遇,這點錢跟評估遭受的股本損失相比,就相當於九牛一毛,“葉總建議請普華永道做評估,那是一家信譽極好的機構,我們同意這個建議。”
“事不宜遲,如果凱源公司的朋友同意聘請普華永道機構做評估,回去以後請儘快準備有關材料,我們這邊負責跟評估機構聯係。朱總,你認為咱們雙方還需要派人組成工作組,配合評估機構開展工作嗎?”關雲天做事,儘量考慮對方的感受。
“我看沒有必要吧,人家是非常專業的評估機構,咱們隻需提供必要的材料,具體工作全部交給他們做就是了。”凱源公司本來就缺乏現金,老朱害怕派人協助工作又要額外花錢,還不如把材料交給評估機構,啥也不管為好。
雙方在具體細
(本章未完,請翻頁)
節上,很快達成了共識。
這趟實地考察,不僅基本弄清了昌達集團的實際情況,兩家企業還達成了合作意向,凱源公司董事會的全體成員覺得不虛此行。在回程的路上,老朱問同事們對昌達集團有什麼印象,大家說出了心裡話:“從了解到的情況看,昌達集團是凱源公司理想的合作對象。”
回到單位,董事長老朱吩咐有關人員,抓緊時間準備材料,爭取儘早跟昌達集團展開重組談判。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普華永道的國內分支機構分彆完成了凱源公司的資產評估報告,也對昌達集團省城養老機構的資產進行了評估。相對而言,凱源公司因為年代比較久遠,停牌期間賬目比較混亂,也不夠規範,花費的精力和工時更多,而昌達集團在省城的養老機構,一方麵是新成立的企業,賬目比較簡單,加上昌達集團財務管理曆來比較規範,評估過程自然簡單多了。
收到評估報告後,儘管凱源公司的最終資產價值比他們提交的賬麵價值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但老朱和他那些董事會的同事們心知肚明,自己公司的賬目什麼樣的,他們比誰都清楚,即使讓評估機構擠掉百分之三十的水分,在普華永道明白無誤的評估數據麵前,老朱等人也隻好認賬。
原以為評估結束後就可以啟動重組事宜的具體談判,沒想到普華永道的評估報告送達半個多月後,也沒得到昌達集團的任何消息,凱源公司董事會的領導們不免嘀咕,老朱讓他們沉住氣,再等等。
這一等又是半個多月,仍然沒有昌達集團的消息,不要說老朱那些同事,就連老朱自己也沉不住氣了,他對辦公室主任說道:“那邊沒有動靜,要不要打個電話問問什麼情況?”
“直接給他們的關總打電話不太好吧,顯得咱們這邊沉不住氣,要不問問張助理,讓他幫忙打聽一下。”
“管他問誰,彆想那麼多。”老朱停了停,“還是你給老張打電話吧,問他那邊究竟怎麼回事。”
十多分鐘後,辦公室主任向老朱彙報,“張助理幫忙打聽了,也沒說出個具體原因,隻說那邊的幾位老總這段時間好像都比較忙。”
“那麼大的公司,老總們當然很忙。他沒聽說那邊有什麼變故嗎?”老朱問道。
“這倒沒聽說,但我覺得不應該有啥變化吧?他們那麼大的企業,幾位老總不像出爾反爾的人,也許這段時間因為其他事情忙不過來,沒顧得上這件事。”
老朱覺得辦公室主任說的也許有道理,“嗯,那倒有可能。”
又等了十來天,雙方拿到評估報告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昌達集團那邊還音信皆無,老朱心裡犯嘀咕了:這昌達集團的葫蘆裡究竟裝的什麼藥呢?
外界已經知道凱源公司要對外重組,重新上市了,這樣無休止的等下去,讓老朱心裡沒有底,“不行,我得親自打電話,問問昌達集團究竟什麼意思?”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