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這五十畝地我就交給大寒來管。”佟華瓊將地契收起來,對穀大寒說道。
穀大寒聽了這話,激動極了。
他喜歡種地,熱愛種地。
他不喜歡做生意,在桃花甜品招待顧客他手腳都沒地方放。
現在繼母將家裡的地都交給他,他既覺得責任重大,又覺得受到了重視。
“娘您放心吧,這些地我一定能給管好。”穀大寒說道。
“這些地都種糧食吧。”佟華瓊說道。
“咱明年的糧倉肯定會滿。”穀大寒高興的說道。
穀大寒現在渾身充滿乾勁。
佟華瓊不僅讓他管著家裡的地,還讓他管著養豬場。
穀家之前隻有五畝地,現在買了五十畝,一共有五十五畝地。
這五十五畝地先種糧,畢竟糧食對於任何時代都是無比重要的。
無論饑荒還是戰亂,有糧就能苟下去。
等到家裡有了更多的地,她再考慮發展經濟作物。
她都已經仔細在空間裡搜過資料了,這地方的經濟作物最適合種棉花。
若是買了更多地,她打算種棉花。
她發現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穿衣服是麻料,隻有黃員外那樣的富戶才穿得起棉布。
主要是這個時代的棉花產量低加上棉紡織技術不行,就造成了棉布稀有而昂貴。
佟華瓊翻出了佟大腳冬天的禦寒衣物,發現棉衣很少,大多數襖子裡頭都是蘆花。
這到了冬天日子可真難熬啊!
若是自己發展種植棉花產業,順便提高棉紡織效率,那她的事業豈不是更上一層樓。
成為商業女王也不是不可能。
鹽鐵啥的她不可能染指了,打造商業女王就從發現新的商機開始。
當然了,現在眼前還有現成的養豬事業。
佟華瓊吃完飯就去了養豬場。
看著豬在食槽裡拱來拱去的吃食,佟華瓊心裡大樂。
吃的歡好啊,這些豬除了是銀子,還是紅燒肉、燉排骨、冰糖肘子、爆炒肥腸等一道道佳肴。
佟華瓊想吃這些佳肴想瘋了。
二十多頭豬養的肥肥壯壯,其中穀大寒買的那一頭中秋前後能出欄。
陸昭陽送的二十頭豬年底可以出欄。
其他人家的豬都要一年以上才能出欄,佟華瓊家的豬出欄時間短。
這個時代養豬大多喂草,就連秸稈都不舍得給豬吃,那是用來當柴禾的。
更彆提給豬吃玉米豆子等糧食了,那要被罵敗家的。
畢竟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為了節省糧食吃穀子都不脫殼。
佟華瓊開創了清河灣養豬喂玉米豆子第一人。
這一舉措引的村裡人直咂嘴。
自從自家養豬場設置在廟裡,引的村裡人不住的去觀望。
穀大寒嚴格聽從佟華瓊的指示,除了給豬喂新鮮青草,還將玉米豆子摻和進打碎的秸稈拌在食槽裡。
玉米豆子果然催豬肥,二十幾頭豬就像吹起來一樣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