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目標商稅(1 / 2)

“秀兒!”

“孩兒在!”

說完了田爾耕的事,魏忠賢把目光投向了崔呈秀,隨著他的聲音響起,崔呈秀畢恭畢敬起身。

田爾耕也就算了,畢竟他小魏忠賢不少,可崔呈秀這個老家夥胡子一大把,就連發須都花白了,魏忠賢大模大樣喊他秀兒居然一副坦然自若的樣子,而且還對魏忠賢極為恭敬。

說實話一開始魏忠賢是有些不習慣的,可時間久了喊起秀兒越發自然,崔呈秀也是一副孝子賢孫的樣子坦然受之。

“如今遼東未平,南邊的紅毛番戰事又起,接下來朝廷處處都要用銀子,此事你有如何見解?”

崔呈秀向魏忠賢行了一禮,開口道:“朝廷開支越大,以朝廷目前賦稅而言根本無力支撐。雖眼下義父為皇上在江南清稅頗有成效,但依孩兒來看,如此清稅隻是杯水車薪罷了,恐怕尚有諸多不足。”

“嗯,你說這些咱家心裡也明白,今年江南多了六十三萬賦稅,如是太平年間這筆銀子也足夠花銷。可眼下處處用錢,這些銀子也就聊勝於無罷了。”魏忠賢皺起眉頭,皇帝的事就是他的事,皇帝有麻煩作為皇帝的人就必須要為主子決絕麻煩。

現在最大的麻煩就是銀子的問題,朝廷的花費缺口根本不是六十三萬兩銀子能解決的,彆說六十三萬兩了,哪怕就是再多一百萬兩恐怕也不夠花啊!

今天天啟皇帝利用山西查到的事和葉向高做了交換,其意就是為了避免東林黨在江南清稅問題上給自己找麻煩,從而確保後續賦稅的順利。這點天啟皇帝已經明白告訴魏忠賢了,魏忠賢也明白了天啟皇帝的想法。但魏忠賢覺得這遠遠不夠,可一時間又琢磨不出來更好的辦法,這才把崔呈秀給找來商量。

“義父,孩兒覺得我大明的財政問題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得明白的,如要細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崔呈秀開口道:“當年張太嶽新政,其原因就是為了賦稅一事。張太嶽以攝政之威推行新政,耗時十數年方有成效。可後來呢?張太嶽死後,新政瞬間而廢,十數年心血毀於一旦,而今日更不比當年,天下也就隻有一個張太嶽而已,要重走這條路根本就不可能。”

作為文官,崔呈秀是非常敬佩張居正的,除去漢時霍光外,張居正可以說是文臣中的頂點了。雖然表麵上張居正隻是萬曆年間的首輔,可他這個首輔是大明開國以來權利最大的,其權利甚至超過了開國時期的宰相。

就連張居正自己也說過一句話“我非相,實攝也!”,這句話代表著張居正的權勢達到了難以想象的高度。正是因為如此,張居正才有魄力推行他的新政,而在新政的實施之下,大明采取了一條鞭法等各項新製度,從而扭轉了大明的財政問題。

如果張居正能夠多活十年,新政一直推行下去,從而鞏固的話,大明就完全不一樣了。可惜的是張居正死的太早,就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因勞瘁而死。

張居正一死,被他生前壓製的文官集團和士紳集團開始反攻倒算,從而使得新政一夜間無疾而終,導致大明這輛已經加足馬力正準備飛馳的火車突然熄火,從而停止了前進。

在崔呈秀看來,大明的財政問題已經是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唯一真正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重新啟用張居正的新政。可惜的是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和他說的那樣天下隻有一個張居正,這是一個千年不出的傑出人物,而且現在的朝堂也不是當年的朝堂了,哪怕有張居正這樣的人物,在現在的政治環境中也做不到張居正當年所做的那些事。

“義父,孩兒以為財政問題從簡單來說無非就是開源節流,節流很好理解,就是減少開支,勒緊褲帶過日子罷了。這固然是一個辦法,卻不治本,所以開源是必須的。”

“嗯,你說的有些道理,那麼如何開源呢?”魏忠賢追問道。

崔呈秀道:“其實開源一事皇上和義父已經在做了。”

“伱指的是江南清稅?”

“正是!”崔呈秀拱手道:“江南清稅也是開源之法,但孩兒以為僅僅清稅還遠遠不夠。義父,在洪武年間,僅江南一地賦稅就占了天下大半,其中蘇、鬆、常、嘉、湖五地的賦稅占江南十之九成。”

“弘治年間,江南賦稅雖不低,可相比洪武年卻要少了許多,雖說有朝廷輕稅減免的緣故,可問題在於弘治年江南田畝總數已大大超過洪武時期,賦稅減少的關鍵在於土地兼並和百姓把土地對官員士紳的投效,使得賦稅減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