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京師傳信(2 / 2)

苟在明末當宗室 夜深 3705 字 1個月前

至於天啟皇帝能否解決魏忠賢?這個問題張錫鈞並不擔心,大明和其他王朝不同,大明太監的地位和生死一直都在皇帝的手裡,當年武宗朝時號稱“立皇帝”的劉瑾如何權勢?哪怕現在的魏忠賢也比不上劉瑾勢大,可劉瑾的下場又是如何?隻是武宗隨手寫的一張小小的紙條罷了,瞬間就把劉瑾從雲端打翻地上,落了個千刀萬剮的結局。

在張錫鈞看來,等到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那或許也就是魏忠賢走下政治舞台的那一日了。到時候朝堂上強橫的東林黨被魏忠賢一掃而空,天啟皇帝又借著魏忠賢收攏了皇權,朝廷內閣、六部乃至地方都會是天啟皇帝的人,天啟皇帝也不需要殺掉魏忠賢,隻需要適當地限製他的權利,又或者再扶持一個人替代魏忠賢,那麼一切就和如今完全不同。

張錫鈞判斷,一旦事成天啟皇帝會成為大明曆代帝王中少有真正握有大權的帝王,當這個答案從張錫鈞的腦海中浮現的時候,張錫鈞自己都嚇了一跳,深思之下對天啟皇帝更是佩服不已。

在給朱慎錐書信裡,張錫鈞婉轉地告訴朱慎錐,天啟皇帝非常不好對付的人,他所做的一切如此老道,根本就不像是少年天子的手段。

當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朱慎錐一時間也陷入了深思,作為一個後世人,對於明末還是有所了解的,尤其是天啟皇帝這位木匠天子和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更是如雷貫耳。

但前世的時候朱慎錐隻是從冷冰冰的文字中對這段曆史有大致的了解,又或者是通過影視劇知道一些,但真實的曆史並非這樣,尤其是當自己身處於真實曆史中的時候,一切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他承認張錫鈞提醒的有幾分道理,不過張錫鈞對天啟皇帝的未來也過於樂觀了,按照朱慎錐的記憶,天啟皇帝是英年早逝的,假如他死的不是那麼早的話,曆史恐怕的確會不一樣,可惜的是天啟皇帝的命很短,就在他扶持閹黨達到頂峰的那時候就突然死了,而隨著他的去世,權勢滔天的魏忠賢也跌下了雲端,一切都成了雲煙。

朱慎錐打算事後給張錫鈞去一封信,信裡安撫他幾句,告訴他自己絕對不會輕易而動,更不會如他想象的那樣莽撞。

除去這些外,張錫鈞還告訴了朱慎錐兩件事,一件事是魏忠賢意圖拉攏袁崇煥以替代孫承宗的謀劃。

當看見袁崇煥這個名字的時候,朱慎錐頗為意外,這個名字可是大名鼎鼎,對於此人朱慎錐當然知道,可他怎麼也沒想到魏忠賢會有這樣的打算,拉攏袁崇煥以取代孫承宗?這個操作令他實在意外。

還有一件事就是有關於東林黨散布謠言一事,張錫鈞在信中告訴朱慎錐,東林黨近日在京師大肆散布皇後張嫣之所以生下死胎是魏忠賢和客氏聯手下的毒手緣故。

這個謠言令魏忠賢勃然大怒,天啟皇帝更是氣得不輕。雖然天啟皇帝和魏忠賢都沒辦法徹底阻止謠言的傳播,不過也同樣做出了反應。

這個反應先是在後宮,在天啟皇帝的授意之下,皇後宮中的宮人全部更換,魏忠賢還對此事進行了徹查,在調查中僅僅打死的宮人和太監就有好十幾個,後宮現在是人心惶惶。

這還不算,天啟皇帝突然下旨冊封了李選侍為康妃,給了她名義和待遇,而且還召回了前禦史賈繼春令他回京官複原職,這兩個動作就不能不耐人尋味了。

李選侍是誰天下人都知道,這可是當年移宮案的主角,也是天啟皇帝的養母。由於移宮案所至,李選侍非但沒有拿到太後的封號,反而被趕出了乾清宮,甚至還扣上了謀害天啟皇帝生母的大罪名。

按理說李選侍這輩子隻能呆在冷宮裡熬日子,最終如此了卻殘生了。可如今天啟皇帝突然尊封了李選侍,雖說沒有給李選侍太後和太妃的封號,但把康妃的封號給了李選侍,這其中就不能讓人感覺到政治信號了。

張錫鈞判斷,這是天啟皇帝對東林黨給魏忠賢潑臟水的報複,用這個方式來告訴天下人李選侍當年所謂的謀害自己生母罪名根本就不存在,作為天啟皇帝的養母,李選侍在移宮案中因為東林黨的緣故遭受了不公待遇,現在天啟皇帝要給李選侍平反。

同樣,禦史賈繼春官複原職也是如此,賈繼春當初之所以丟掉官職和移宮案也有著關係,當初東林黨逼迫李選侍離開乾清宮,楊漣等人衝入乾清宮搶走天啟皇帝,同時逼著天啟皇帝下旨給李選侍扣上罪名,意圖至李選侍死地時賈繼春強烈反對。

那時滿朝中唯有禦史賈繼春站了出來,嚴厲反駁東林黨的不臣所為,為李選侍叫屈喊冤。而他這個舉動也觸怒了東林黨一派,在東林黨的逼迫下天啟皇帝罷免了禦史賈繼春的官職。

時過境遷,現在天啟皇帝突然封李選侍為康妃,又起複了賈繼春,這些動作意味著什麼?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明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