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和蒙古人還是遼東建奴作戰,戰馬都是極為要緊的資源。要知道對付蒙古人和建奴這樣的遊牧民族,僅僅靠步兵是不成的,大明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以騎兵對騎兵,再加上步兵的配合才有取勝的可能。
至於牛皮、牛筋這些同樣重要,前者是製造盔甲的主要材料,雖然大明有紙甲、棉甲這些,可這兩種甲並不能取代傳統的盔甲,傳統的盔甲依舊是以牛皮作為主要材料製造的,無論防護力還是耐用性根本不是紙甲、棉甲能比。
至於牛筋就更重要的,牛筋可是製造弓弦的主要材料,沒了牛筋大明就造不出合格的強弓,在戰場上就發揮不出弓箭手的作用。雖說現在火器得到了廣泛運用,可因為大明官方製作的火器質量太差,使用故障頻率太高甚至還經常炸膛,大明軍中還是更喜歡使用傳統的弓箭。
和騰格爾部的貿易進展順利,不僅給自己弄回了大批銀兩,還弄到了稀缺的戰馬和其他物資,從而加強明軍軍備,天啟皇帝聽後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他當即稱讚了魏忠賢幾句,表揚他這個事做的不錯,要在這事上多多上心,做好了定有重賞。
魏忠賢想也不想就拍著胸口大表忠心,表示自己一定會按照皇帝的意思好好辦這個事,給天啟皇帝,給大明多弄銀子和東西回來。
說實話,當威遠衛那邊傳來收益數額時,魏忠賢見了也是嚇一跳,他原本以為這個邊貿雖然賺錢,但充其量也就隻能賺個上千兩銀子罷了。可誰想到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邊貿的獲利就超過了預料的數十倍,而且這還沒包括下麵人孝敬自己的,如果加起來一起算的話,這個總數實在是驚人。
現在天啟皇帝拿了大頭,自己和下麵的人也沒少拿,從上到下一個個全都樂開了花。
魏忠賢又不傻,如此好買賣他怎麼會放棄呢?彆說用這個事讓天啟皇帝高興了,就以自己到手的銀子來說吧,他也不可能讓這筆財富白白溜走。
見天啟皇帝心情不錯,魏忠賢順勢又提了一句建議加大貿易的建議,他對天啟皇帝說,如果能進一步調動江南的製造潛力,不僅能在對海外貿易中獲利更多,對於騰格爾部的貿易也能進一步增長。
對此,天啟皇帝覺得魏忠賢建議有道理,當即一口就答應了下來。魏忠賢心中暗喜,高興之餘還不忘記提醒了天啟皇帝一句,隨著邊貿的展開,朝廷中肯定會有人跳出來攪局,尤其是那些東林黨人更見不得彆人好,一定會打著各種理由阻礙邊貿繼續。
這個事不得不防,萬一東林黨咬著不放,打出與民爭利的旗號,甚至說和蒙古人貿易有“資敵”嫌疑,說不定會惹來麻煩。
天啟皇帝聽後微微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其實不用魏忠賢提醒他就有過這樣的想法,不過這件事哪怕東林黨再上躥下跳也沒用,他又不傻,怎麼可能憑著東林黨人的幾句話就放棄這麼大的利益?這些東林黨一不能做事,二不能給朝廷和自己弄錢,嘴上喊著仁義道德實際上乾的卻都是攪屎棍的活,哪能讓他們如意?
不置可否笑笑,天啟皇帝擺手讓魏忠賢放心就是了,隻要自己不點頭,東林黨鬨的再凶又能拿這事如何?再說了,不還有魏忠賢頂在前頭麼?這奴才不就是派這個用的麼?到時候東林黨真鬨起來,魏忠賢自然會替自己出頭,而他這個皇帝隻要坐山觀虎鬥即可,適當時候拉拉偏架,根本不用擔心東林黨那邊。
說完這事,天啟皇帝又想起了南居益,問魏忠賢這一次澎湖之戰後怎麼賞賜南居益好些。
魏忠賢笑著說,南居益雖然有功,但也有過錯,之前耍小聰明欺瞞皇帝,皇帝沒讓他罷官去職就算不錯,現在隻不過是戴罪立功罷了。
而且福建之戰雖然贏了,可大明這邊的損失也不小,整體來說南居益隻能是將功折罪罷了。他建議天啟皇帝沒必要升南居益的官,勉勵幾句即可,充其量再賞他五十兩銀子就算皇恩浩蕩。
天啟皇帝哈哈大笑,點頭同意了魏忠賢的建議,魏忠賢連聲說皇爺英明,心裡卻是得意非凡。他之所以故意說這些話,壓著不讓南居益升官其實原因很簡單,當初南居益第一次上折子的時候魏忠賢替他說了好話,按理說南居益應該感激魏忠賢才對。
這一次大勝,南居益的確有功,可偏偏他的捷報中半句都沒提到魏忠賢,這讓本滿懷期待的魏忠賢氣的不行。在魏忠賢看來,他南居益之前能逃脫罪責戴罪立功完全是自己的功勞,而且福建一戰中魏忠賢坐鎮京師,指示手下幫了南居益不少忙,尤其是為福建那邊提供了大量軍械和其他物資,以確保戰事的順利。
現在到了論功行賞的地步,你南居益上捷報的時候再怎麼也得提自己幾句吧?魏忠賢實際並不稀罕什麼戰功,他一個太監要這玩意乾嘛?但提和不提的區彆不一樣,提了自己就能在天啟皇帝麵前多幾分信任,在朝堂上也能憑這事多幾分麵子,可南居益倒好,半句不提自己的功勞,簡直不把他魏公公放在眼裡。
伱南居益能做初一,魏忠賢就能做十五,魏忠賢可是小人,小人報仇從早到晚,這不馬上就直接上眼藥了?可憐此時的南居益在福建還不知道呢,僅僅因為一個疏忽就讓自己的功勞成了泡影,至於升官什麼的更是沒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