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朱慎錐的建議和講解,姚良頓時起了精神,他願意接受這個任務並試一試。
不過姚良也提出,希望能增派人手,僅靠他一人恐怕不行,尤其是因為牽涉到化學方麵,他也沒這方麵的經驗,就連綠礬油的提煉也從來沒有做過。
對姚良的回答朱慎錐表示理解,他告訴姚良自己會去找點人來幫他,甚至去找幾個會煉丹的道士來協助他做這個事,不過這也需要時間,得派人去找尋合適的人然後再請來才成。眼下隻能給姚良幾個普通的助手,讓姚良帶著先搗鼓起來,至於能搗鼓到什麼程度就看他的能力和運氣了。
安排完姚良,趙大那邊也做了交代。
現在冶煉的技術還是有些問題,製造出來的精鐵用來造普通的軍械自然可以,雖然打造一般的火器也沒問題。可相比後世的工業品,這些還很原始,打造的火器從質量來說比現在大明軍中使用的火器好許多,但依舊不儘人意,這也造成了更精密的火器製造難度和火器的體積重量過大,使用極其不便。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曆史上直到清朝後期,也就是光緒年間,中國製造的槍炮材料質量也遠不如歐洲發達國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炮的製造了,朱慎錐前世曾經在旅遊的時候見過清朝的炮台,炮台上擺著兩門一百多年曆史的岸防炮,一門是中國自己製造的,而另一門是當時從德國克虜伯購買的。
單門炮看還沒什麼,兩門放在一起比較一眼就能看出差彆,相比表麵光滑無比,黑的發亮的克虜伯大炮,自己製造的那門大炮炮身上卻坑坑窪窪,布滿大大小小的孔洞,炮身也因為材料的緣故比克虜伯的大炮造的更粗,炮管內徑卻更細些,其差異非常明顯。
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技術上的落後,而現在東西方的差距還沒達到如此巨大的程度,相反大明在許多技術上還是略領先西方的,其中也包括冶煉和金屬製造方麵。
但這個差距已經開始逐步拉小,如果曆史不改變的話,等到歐洲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西方技術日新月異,很快就趕上並超越了中國。而在中國,留著辮子的統治者們依舊沉迷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呢,等到被洋槍洋炮直接轟開國門,這才打破了夢境。
憑借朱慎錐的一己之力要改變這個世界現在是千難萬難,他如今隻擁有趙屋嶺的這麼一座礦山和工坊,工坊中的人比如趙大、姚家兄弟等等,充其量也就是略微出色的匠人罷了,許多匠人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所會的技藝也都是祖傳下來的,哪怕手上技術再好,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也有局限性。
要想靠這些底子來做到科技進步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憑借這樣的基礎想達到工業革命的程度和白日做夢沒什麼區彆。不過再難也要做,哪怕在技術上略有提升也是一個巨大的成功,至於真正的工業革命這是後話,以目前朱慎錐的實力和能力根本就做不到。
在交代完趙大這些事後,朱慎錐並詢問了趙大是否可以再對轉輪槍進行完善,以減輕重量更適合戰鬥,同時在細節方麵進一步調整,隨後批量製作的可能。
對此趙大表示他會儘力去做,但因為轉輪槍的結構要比普通火銃複雜的多,而且精細度也要求更高,以目前的製作能力打造起來很不容易。就像今天朱慎錐試射的這把轉輪槍,從設計定型到製作完成前後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光打造這些零件就不容易。
如果要大批量製造,必須抽調近半的人手專門對各零件部打造,而且打造極其精細,一旦尺寸有差異整把槍就組裝不起來,或者精度的原因威力削弱甚至產生故障。
對此朱慎錐表示理解,但他依舊讓趙大抽調人員進行製作,轉輪槍的出現會大大增強戰鬥中火力強度,哪怕不用線形陣列來打造專業的火槍部隊,僅僅把這種轉輪槍裝備目前的新軍,以替代鴛鴦陣戰法中目前手持火銃的火槍手也足以讓鴛鴦陣的戰鬥力更進一步。
試想一下,擁有能連續五次射擊不需要中途裝彈的火槍手替代之前的火銃手,鴛鴦陣的攻擊力和防護力必然更上一層,到時候每個火槍手可以裝備兩支轉輪槍,擁有一共十發甚至更多的持續射擊能力,這樣的攻擊強度再加上佛郎機和虎蹲炮的輔助,朱慎錐根本想象不出來有什麼軍隊能在相同軍力甚至略多於己方的情況下能抵擋住如此攻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