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魏公公的進擊(2 / 2)

眼下閹黨和東林黨不僅是水火不容,更是鬥爭到了極其激烈的程度。在幾個月前,東林黨的骨乾楊漣寫了一封奏折,上書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罪名分彆是迫害先帝舊臣、以宦官身份乾預朝政,逼死後宮賢妃,操縱東廠濫施淫威等等,最後還指出魏忠賢專權的惡果是“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內,亦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也。”

這奏折原本楊漣是打算在朝會時當著皇帝和大臣的麵直接上書的,可沒想到當天朝會因為天啟皇帝身體不適臨時取消了。楊漣無奈就以左副都禦史的身份遞交宮內,這奏折直接就先落到了魏忠賢的手裡。

看完奏折內容,魏忠賢心中大恐,卻不敢隱瞞,連忙帶著奏折去見了天啟皇帝。

見到天啟皇帝後,魏忠賢遞上楊漣的奏折,跪地大呼冤枉,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哭得淒慘無比。

天啟皇帝取過奏折翻開,看完後並沒生氣,楊漣奏折裡所說的內容大部分都是無稽之談,根本沒影子的事,至於有些事的確有,但天啟皇帝心裡清楚,這些事根本不管魏忠賢的事,是他授意魏忠賢乾的,魏忠賢隻是為自己背了黑鍋罷了。

魏忠賢從一開始就是天啟皇帝的一把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天啟皇帝的授意。天啟皇帝又不傻,怎麼可能因為楊漣彈劾魏忠賢就辦他呢?自己這條忠狗還要留著咬人呢,楊漣告狀告到了狗主人頭上,簡直就是可笑。

不僅如此,天啟皇帝還從這奏折看到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借題發揮搞垮東林黨的良機。

這幾年裡,魏忠賢的閹黨和東林黨鬥的不可開交,雙方誰都奈何不了誰,而隨著時間推移,不少官員的陸續投靠也使得閹黨的勢力越發壯大,東林黨從最開始的占據上風漸漸成了勢均力敵,並開始有落入下風的跡象。

這是天啟皇帝樂於看到的結果,楊漣這一手看似狠辣,直接打中了魏忠賢的要害。可實際上楊漣這麼做是再蠢不過的舉動,在政治上鬥不過魏忠賢,就拿那些捕風捉影的玩意來陷害對手,還挑撥天啟皇帝和魏忠賢的關係,簡直就是可笑。

這點也證明了東林黨已逐漸失去了主動,開始狗急跳牆了。天啟皇帝看得明明白白,心裡更是清楚的很。合上奏折,天啟皇帝好言安慰了魏忠賢,讓他不必懼怕,有自己在,他不會有任何事。

魏忠賢見天啟皇帝這個態度頓時心中大定,有了天啟皇帝撐腰魏忠賢哪裡會懼怕區區彈劾?並且因為楊漣的舉動更讓魏忠賢恨之入骨,就在前不久魏忠賢抓到了楊漣一個把柄,直接以“大不敬”的罪名把楊漣革職為民,楊漣丟官後,魏忠賢心中大大出了一口惡氣。

楊漣被革職後,首輔葉向高見勢不妙提出請辭。作為三朝元老的葉向高兩次擔任首輔,這個老狐狸政治嗅覺靈敏的很,馬上就察覺到了局勢的危險。作為東林黨的一員,葉向高位高權重,如果繼續在首輔位置上呆下去恐怕沒有什麼好結果。

葉向高已經老了,也沒了精力卷入政治糾紛中,並且葉向高比其他東林黨人更明白魏忠賢背後是天啟皇帝,東林黨和魏忠賢爭鬥實際上是東林黨和皇帝的權利鬥爭,有天啟皇帝給魏忠賢撐腰,這場鬥爭東林黨無論如何都是贏不了的。

與其再在首輔位置上呆著,倒不如急流勇退離開這個政治旋渦,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隻要主動退出去,天啟皇帝是不會拿自己怎麼樣的,至於魏忠賢就更不用擔心了,隻要天啟皇帝不發話,魏忠賢這條狗就不會隨便亂咬人。

但沒想求辭後,天啟皇帝遲遲不給予回複,這讓葉向高坐立不安。接下來接連又發生了幾件事,先是工部郎中萬燝彈劾魏忠賢被仗刑而死,接著禦史林汝翥也因為得罪了魏忠賢被仗刑,他的運氣好些沒給打死,可也嚇了個半死,為了保命直接從京師逃到了遵化巡撫衙門躲了起來。

林汝翥是葉向高的外甥,找不到林汝翥,魏忠賢的黨羽直接上門讓葉向高交人,使得葉向高焦頭爛額。見情況不妙,再不走自己老命恐怕不保,葉向高繼續請辭,一連上了二十道請辭折子,天啟皇帝這才看在他老臣的份上同意了讓葉向高致仕。

就此,雙方暗中達成默契,葉向高以徹底退出政治舞台讓出首輔之位,再不摻和東林黨的事後天啟皇帝和魏忠賢高抬貴手放了他一碼,並且加封葉向高為太傅,派錦衣衛護送他離京返鄉。

葉向高去職,東林黨受到了重重一擊,沒了葉向高這個中流砥柱,東林黨在朝堂的實力大損,接替葉向高的韓爌乾了沒多久就被朱國楨取代,朱國楨當了僅僅一個月的首輔又被魏忠賢的人彈劾去職,隨後首輔的位置就落到了閹黨一係的顧秉謙頭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