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頭領們的態度(1 / 2)

塔娜也正是明白這點,這才急忙派人前往大明聯絡朱慎錐,恰好那時候朱慎錐剛抵達威遠衛,直接就碰上了從部落送來的信使。

看完信後,朱慎錐知道情況緊急片刻不敢耽擱,連日趕往草原,這才在林丹汗使者前腳離開後不久就回到了部落。

緊皺著眉頭,朱慎錐思索著,他必須儘快做出選擇,是尊從林丹汗的旨意作為先鋒討伐卜石兔,還是拒絕林丹汗。

可無論怎麼做對於騰格爾部都不是什麼好事,彆看林丹汗的旨意中寫的冠冕堂皇,他派來的使者說的天花亂墜,對於林丹汗是一個怎麼樣的貨色,朱慎錐心裡是再清楚不過。

林丹汗此人雖有遠誌卻無能力,狡詐凶殘又反複無常。如果曆史上有什麼人物可以對比的話,三國的袁紹或許就是比較貼近的。

在三國誌中對袁紹的評論是“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

林丹汗也是如此,作為蒙古共主,他這個大汗擁有草原最強大的軍隊和最肥沃的草原,可實際上德不配位,驕傲自大又愛耍小聰明,缺乏堅決的決策能力和執行力,聽不得下麵人的諫言,性格喜怒無常,時常猜忌下屬,兩者之間極為類似。

在這樣一個主子手下乾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正是這些緣故林丹汗征戰這些年來不僅沒達到他意圖統一草原的目標,反而處處碰釘子,弄得怨聲載道。

之前在和大明聯盟的時候,大明幾次同建奴戰爭中,但凡有一次林丹汗出手配合也不會讓大明最終戰敗遭受慘重損失。林丹汗的這些操作在他看來是再好不過,坐山觀虎鬥,看著大明和建奴打生打死,無論勝負兩者都會有所損失,這樣一來實力未損的林丹汗就成了最大的獲利者,從而能在削弱對手的同時保存自己力量,繼續用武力統一蒙古。

林丹汗的小聰明看似機靈,實際上卻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作為盟友林丹汗違背了當初的承諾,直接失信丟失了最寶貴的信譽。而作為對手,他又沒有借著機會攻擊後金建奴,從而達到真正消耗對手力量的目標,反而讓後金建奴在戰勝大明後勢力快速膨脹起來。

不僅是大明和後金建奴的戰爭,還包括後金建奴和蒙古各部的戰爭中也是一樣,每一次林丹汗都是采取這樣的策略,意圖借他人之手打壓其他部落,等事後再出來收拾殘局成為鷸蚌相爭後的漁翁。

可惜,一次兩次,林丹汗卻眼睜睜看著蒙古各部被後金建奴收複,結果惱羞成怒的林丹汗企圖帶兵懲罰對方的時候,對方卻已和後金建奴聯合起來,調轉頭打得林丹汗狼狽不堪。

人說在一個坑裡摔一跤是意外,在一個坑裡摔二跤就是傻子,可偏偏林丹汗一次兩次甚至三次更多次都是如此,這不能不讓人懷疑林丹汗的智商是否真有問題?

現在林丹汗弄出這麼一出來,明顯打得是同樣的主意,讓騰格爾部和卜石兔乾起來,他穩穩在一旁旁觀,等兩敗俱傷後再出來收拾殘局成為最大的贏家。

朱慎錐又不是腦殘,怎麼可能相信林丹汗的承諾?他可不是阿失帖木兒,當初林丹汗征討漠北時,哈丹巴特爾是怎麼死的朱慎錐記得清清楚楚,如果真信了林丹汗的鬼話,到時候非得給他賣了一乾二淨不可。

可假如不尊林丹汗的號令也是不成,畢竟誰都清楚騰格爾部是支持林丹汗的部落之一,之前的部落台吉阿失帖木兒更是林丹汗的直接下屬,就連騰格爾的台吉之位和濟農、萬戶的稱號也是由林丹汗授予的。

一旦違背了林丹汗的旨意,那麼等於表明了和林丹汗分道揚鑣的態度,這樣的話騰格爾部就失去了道義,作為支持林丹汗一方的部落如此選擇必然會引起林丹汗的憤怒,以林丹汗的性格惱羞成怒之下說不定直接起兵討伐騰格爾部。

而且,騰格爾部已卜石兔結下了梁子,不可能轉而投靠卜石兔,這樣的話騰格爾部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最終會麵臨更危難的局麵。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朱慎錐一時間陷入兩難境地,他一晚上沒睡好,雖然一路趕來疲倦的很,可因為此時卻想了一夜,等到第二天太陽升起,塔娜見到朱慎錐紅著眼憔悴的模樣心疼的不行,安慰他實在不行就依著林丹汗的意思出兵,以目前部落的實力和卜石兔交戰就算贏不了,至少自保還是沒問題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