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醒(1 / 2)

新科進士群體是文官集團的未來,同作為文人,自然是要相互拉攏的。

這是官場的慣例,官場中很講究這些,同鄉、同窗、同科是結黨拉派先天的優勢,無論是東林黨、楚黨、浙黨等各黨,無不是在這種基礎上形成並逐步壯大起來的。

徐憲成作為其中一員自然也避免不了類似的情況,早在他赴京趕考的時候,同為考生中就有不少同情東林黨的學子每日談論朝政,私下聯盟,評擊政事。等到徐憲成高中二甲之後,他這樣的人更就成了香饃饃,自然不缺來拉攏的人。

更何況,徐憲成還是應社元老,如今江南名聲大噪的複社創始人之一。因為他中了二甲後的消息傳到江南,複社中人還把徐憲成成為了宣傳對象,甚至還在複社內部以“七子”之一來相稱。

這個事在京師的徐憲成根本就不知曉,等到收到來自南京的書信,看後實在是哭笑不得。

在他什麼都不清楚的情況下,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複社的一麵宣傳旗幟,還被戴上了複社七子之一的頭銜。

更讓徐憲成無語的是,複社中甚至有人因為他的名字把當年建立東林書院的顧憲成聯係到了一起,說什麼徐憲成有大才,不亞於當年涇陽先生,少年進士未來前途無量,希望他能領導複社更進一步,未來或能帶領複社撥亂反正,革新朝政雲雲……。

看著這封書信,徐憲成苦笑之餘嚇的冷汗都下來了,這都是什麼呀,簡直就是直接把他架在火上烤,一旦這些傳到魏忠賢的耳朵裡,直接把他打成東林黨,自己就算是全身長滿嘴都說不清。

對於這些拉攏,徐憲成也沒太好的辦法,畢竟作為文人中的一員,他不可能直接拒絕和反對,如果他表示出這樣的態度話,那麼在這些人眼裡徐憲成就成了投靠閹黨的一派,接下來無數唾沫就能把徐憲成給活活淹死。

而跑去投靠魏忠賢,徐憲成也從來沒有想過這麼乾,徐憲成飽讀詩書,對於史書更是頗有研究,自祖龍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皇帝出世以來,曆朝曆代從來沒有太監會有好下場,哪怕魏忠賢如今再得寵,權勢再大,在徐憲成看來魏忠賢的下場絕對不會好到哪裡去,其倒台是必然的。

現在魏忠賢權勢滔天,滿朝上下大部分全是閹黨,之前掌控朝政的東林黨已被閹黨打壓的節節敗退潰不成軍,尤其是楊漣、左光鬥等人身死,葉向高、孫承宗先後告老還鄉後,東林黨已沒有了當年的威風,被閹黨徹底擊敗隻是時間問題。

但盛極而衰,一旦東林黨徹底垮掉,魏忠賢又將何去何從?之前徐憲成沒見過天啟皇帝,而現在的徐憲成卻不一樣,雖然他和天啟皇帝的接觸隻是在營造工作上,相互的交談也僅限於此,可徐憲成卻發現天啟皇帝絕對不是傳聞中的“昏君”,在他看來天啟皇帝極為聰明,和魏忠賢之間的主次關係更和傳言中的不符,再聯想到之前朱慎錐曾經和他談論過的一些事,加上這些年徐憲成自己所經曆所見後的判斷,他斷然可以肯定,魏忠賢無非就是天啟皇帝手中的一把刀罷了。

天啟皇帝用魏忠賢的目的是要對付東林黨,從東林黨手裡奪權。所以等到東林黨覆滅,魏忠賢也就完成了賦予的任務。鳥儘弓藏、兔死狐悲,魏忠賢的下場恐怕早就注定,跟著閹黨是沒什麼前途的,在天啟皇帝處置完東林黨後,那麼接下來就輪到魏忠賢和他的閹黨了。

天啟皇帝的目的最終就是要大權獨攬,從而真正君臨天下。徐憲成已看明白了這點,所以他認為這時候無論是那一派都不加入的最為妥當,隻有把自己置身度外,等待之後的局勢變化,在最恰當的時候再做選擇,這才是最為穩妥的。

聽完徐憲成的話,朱慎錐心中略有驚訝,他沒想到徐憲成居然看得如此明白,頭腦也如此清醒。

“原本此次來京我是擔心你年少氣盛,畢竟官場凶險,而今京師又是暗流湧動,一個不慎踏錯一步就是萬劫不複的下場。沒想是我多慮了,既然你看得明白,我也就放心了。”

“讓姐夫關切,小弟實在慚愧。”徐憲成起身,鄭重給朱慎錐行了一禮。

“自家人,我能不為你著想?更何況臨行之前,伱姐姐多有叮囑,嶽父嶽母那邊也甚是掛念。”

“小弟讓家人如此牽掛,心中實是……。”徐憲成感慨道。

擺擺手,讓徐憲成坐下,朱慎錐問道:“如此,你又有什麼打算?等年後正式授官,是準備留在京師還是去地方任職?可有什麼想法?”

徐憲成微微搖頭道:“現在局勢不明,要說打算倒也不算不上,僅僅隻是走一步看一步罷了。不過姐夫放心,東林黨和他人拉攏,這渾水我是絕對不會摻和的,眼下閹黨勢大,我一個新科進士卷入這樣的漩渦,到時候恐怕落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