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氣死偶了(2 / 2)

有了這麼一層關係,顧秉謙很快就成了魏忠賢閹黨的中堅,之後又在對付楊漣等人案中顧秉謙起了關鍵作用,這讓魏忠賢更是對他看重。

葉向高去職後,首輔由次輔韓爌接替,可韓爌乾了沒多久就被朱國楨取代,接著魏忠賢又以迅疾的速度搞掉了朱國楨,直接就讓原本在內閣中排名第四的顧秉謙坐上了首輔之位。

大明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雖不是相位卻同相位相差無幾,當年張居正更是權勢滔天,就連皇帝說打就打說罵就罵,自為攝而非相也,足以證明首輔的地位和權利。

可如今內閣已落到了魏忠賢的手裡,首輔顧秉謙實際上就是魏忠賢的乾兒子,堂堂內閣首輔居然對一個太監惟命是從,也算是大明開國以來從未過的奇事了。

袁崇煥的這份奏折就是顧秉謙給魏忠賢送來的,話說對袁崇煥的論功完全是魏忠賢的意思。

實際上顧秉謙自己也覺得魏忠賢這樣安排有些不妥,畢竟袁崇煥剛立了大功,寧遠大捷是大明和後金交戰以來明軍第一次在正麵戰場上擊敗後金軍隊所取得的勝利,而且此次大捷不僅讓滿朝上下歡喜鼓舞,更讓天啟皇帝高興不已,甚至還說出了“此七八年來所絕無,深足為封疆吐氣”的話。

如此評價,給袁崇煥升官,讓他接任遼東巡撫是順理成章的。而且說起來袁崇煥也是自己人,早就投靠了魏忠賢,再加上魏忠賢之前的許諾,現在不就是兌現承諾的時候麼?

可誰都沒想到魏忠賢非但沒有兌現承諾,反而刻意壓了袁崇煥的功勞,如此大功僅僅給了他一個正四品的加銜。如此,袁崇煥鬨情緒也是很正常的事,這個事要放到其他人身上恐怕也會心中不服從而心生埋怨。

“怎麼?你覺得如此過了?”聽著顧秉謙的話,魏忠賢反問道。

“魏公如此安排自有道理,隻是下官愚鈍,或未能領會魏公深意。”顧秉謙連忙改口,賠笑著說道。

“哼!”魏忠賢冷哼道:“寧遠之戰袁崇煥雖然有功,可同樣也有大過。既然袁崇煥能提前在寧遠設防,清壁堅野,那為何不提前考慮覺華島的防禦?要知道覺華島離寧遠隻有三十裡,兩地快馬僅一個時辰而已,如袁崇煥早一步考慮到覺華島安危,提前做好準備,何來後來之事?”

“覺華島一戰,我大明損失慘重,島上軍民被後金建奴屠殺一萬有餘,糧草輜重損失殆儘,此戰袁崇煥雖非覺華島主將,可卻同他脫不了關係,其責無論都有幾分。”

“寧遠大捷,同覺華島慘敗相比,隻是功過相抵,或功略大於過罷了。朝廷並沒追究袁崇煥的責任,反而給了他右僉都禦史的加銜,可袁崇煥非但不思其過,反而覺得論功太少,還弄了這麼個破玩意上書朝廷?他想乾嘛?”

伸手在袁崇煥的奏書上重重點了點,魏忠賢很不高興道:“持功而驕,以此要挾朝廷?難不成大明就缺了他袁崇煥一個人就要亡了?”

“大明立國兩百多年,人才濟濟,能臣良將無數,多他一個袁崇煥不多,少他一個袁崇煥不少。如袁崇煥真忠心朝廷,不計個人得失,以大局為重,自然不會做這樣的事。現在做出如此舉動,著實令咱家失望,此人不堪一用。”

顧秉謙連連點頭稱是,眼珠子一轉就對魏忠賢道:“袁崇煥此人氣量過小,的確有些不堪,眼下還以辭官要挾朝廷,實不是君子所為。依下官的看法,以內閣名義行文訓斥袁崇煥一番?”

“不必!”魏忠賢擺手道:“一個小小的兵備道如此大言不慚,內閣出麵實在不妥。”

“那麼讓兵部……?”顧秉謙繼續詢問。

魏忠賢還是搖頭:“這個事不用管,先放在一旁晾著再說,袁崇煥畢竟還有幾分才能,如能及時醒悟過來還是可以一用,假如他要一條道走到黑,就怪不得彆人了,到時候就如他的意,讓他回鄉去吧。”

“下官明白。”顧秉謙頓時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連連點頭。

魏忠賢和顧秉謙交代完袁崇煥的事後,就再也不提袁崇煥,反而和他商議起其他事來,等商量完後顧秉謙這才起身告辭,回了內閣,等顧秉謙走後,魏忠賢的目光再一次落到了擺在一旁的那份袁崇煥的奏折,心中冷笑一聲。

直到今日,魏忠賢這才明白當初為什麼天啟皇帝瞧不上袁崇煥了,作為一個臣子袁崇煥雖有幾分才乾,可他的缺點也太過明顯,頭腦衝動,好大喜功,更重要的是對權利的太過熱衷,還有許多時候擺不清自己的位置,這些都是袁崇煥的毛病所在。

這一次沒有直接升袁崇煥的官,實際上是魏忠賢刻意所為,他的目的是要看看袁崇煥的反應,可現在袁崇煥的反應讓他很是失望,更確信了天啟皇帝對袁崇煥的評價,可在魏忠賢心中還是給了袁崇煥一個補救的機會,接下來就看袁崇煥怎麼做了,如果他還不識相,知錯改過的話,那麼魏忠賢不得不放棄自己好不容易選定的人選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