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就怕強盜有文化(2 / 2)

聽了魏忠賢的勸道,天啟皇帝煩躁的心也漸漸平靜了下來,覺得魏忠賢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歎了一口氣,天啟皇帝微微點頭,魏忠賢見此大喜,連忙把湯藥端來伺候著天啟皇帝喝了下去。

這湯藥苦的不行,天啟皇帝硬著頭皮好不容易喝完,見皇帝喝完後魏忠賢取出早就準備好的蜂蜜水又喂著天啟皇帝喝了兩口,甜甜的蜂蜜水入口衝淡了藥味,天啟皇帝這才感覺舒服了許多。

喝完藥,半躺著的天啟皇帝開口問:“近來遼東可有大事?”

“回皇爺,袁崇煥幾日前遞來消息,說建奴有意和談,雙方正在接觸,自奴寇皇太極繼位以來,對我大明比當初老奴親近許多。另外,奴婢的人在遼東也傳回消息,說這皇太極對遼民態度緩和許多,相比老奴的殘暴要好不少……。”

天啟皇帝微微皺眉,想了想道:“皇太極對遼民態度改變?仔細同朕說來。”

魏忠賢回憶著手下人傳來的消息,一五一十彙報給了天啟皇帝,好一會兒等魏忠賢說完,天啟皇帝的眉頭皺的更緊了。

“此事你覺得是好是壞?”天啟皇帝突然問。

魏忠賢遲疑了下,開口道:“自老奴起兵以來,遼民常年遭兵禍之災,而且老奴此人做事肆無忌憚,手段毒辣,殺人如麻,遼民在其治下苦不堪言,當牛做馬也就罷了,建奴時時更以屠殺為樂。”

“皇太極繼位後,對遼民的態度緩和了不少,據說皇太極此人好讀書,對我漢人文化頗有推崇,其性同老奴殘暴不同。現在皇太極繼位後廢除了老奴時針對遼民的嚴酷之法,約束建奴不得隨意屠殺,以此看來對遼民應當是件好事。”

“嗬嗬,好事?”天啟皇帝冷笑一聲,抬眼了看魏忠賢,開口正想說什麼,卻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

他和魏忠賢不一樣,魏忠賢雖然權勢滔天,是天啟皇帝在朝堂的代理人,也是天啟皇帝手裡的一把刀。可魏忠賢說白了隻是一個混混出身,而且他不讀書,就連大字都識不得幾個,哪裡懂得更深的東西?

另外魏忠賢在這個問題上隻看到遼民的生存狀況,卻沒看明白真正的關鍵所在。

魏忠賢從這個角度判斷的確不錯,皇太極這樣做緩和了遼民的生存狀況,在皇太極治下生活遠比在努爾哈赤治下要幸福的多,至少那些遼民不會再擔心突然就有一日滿清八旗就會闖進家裡肆無忌憚的揮刀殺人,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了。

可問題在於皇太極這麼對遼民雖是好事,可對大明卻不是什麼好事。遼東建奴一直都是大明最大的敵人,當年努爾哈赤起兵後大明在遼東損兵折將,這麼多年雙方打來打去,大明非但沒能剿滅遼東建奴,反而在遼東一敗再敗損失慘重。

由於遼東戰事一直無法解決,也使得大明這些年軍費居高不下。要不是魏忠賢能乾,能從江南和商稅上弄到銀子,再加上通過打壓東林黨使得自己手裡的皇權壓過了文官之權,天啟皇帝真不知道怎麼去維持遼東戰事呢。

可就算這樣,長久下去遼東戰事也消耗了大明巨量的財富,再加上兵員和物資等等,使得大明在這幾年各地災荒之中拿不出更多的精力來安撫地方,隻能把遼東戰事放到首位。

時間長了,就連天啟皇帝也有些受不了,不過他頭腦還是很清醒的,很明白遼東戰事必須解決,假如解決不了的話,大明會一直因為遼東的緣故不斷消耗,從而漸漸削弱實力。

去年開始,大明各地的天災頻頻,尤其是西北地區更有大旱的預兆,這讓天啟皇帝憂心忡忡。

雖然朝廷已做就賑災工作,可杯水車薪能有多少緩和天啟皇帝心裡也沒數。從心裡來說,天啟皇帝是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地方治理上去的,畢竟遼東戰事未能解決,大明內部絕對不能亂,一旦亂起來麻煩就大了。

孫承宗在遼東戰略部署事實證明是可靠的,可問題在於軍事和經濟上的封鎖起效的時間實在太長。眼下孫承宗早就去職,袁崇煥成了遼東經略,再加上努爾哈赤又死皇太極上位,天啟皇帝鑒於大明目前的情況不得不聽取下麵的意見,有了和談的想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