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決斷(1 / 2)

在大明的時候,朱慎錐就斷定滿清和蒙古即將發生大戰,這一場戰爭皇太極贏的概率不小,一旦察哈爾落到皇太極手裡,那麼林丹汗必然會西走,而西走的去處隻有一個,就是土默特草原。

一旦林丹汗西遷,蒙古本部進入土默特草原後,直接就打破了原本還算平衡的土默特各方勢力。

作為蒙古人的大汗,林丹汗必然會以土默特作為蒙古本部積蓄力量,意圖卷土重來,重新奪回察哈爾。

可這樣一來,土默特各部又何去何從?按理說土默特各部都是林丹汗的名義屬下,應該聽從大汗的旨意才對。可自從林丹汗繼位大汗以來一直倒行逆施,企圖用武力強行統一蒙古各部,再加上林丹汗在信仰上又違背了大多數蒙古人的傳統,這就和一個天主教國家中偏偏出了一個新教的國王道理是一樣的,信仰的不同和矛盾使得許多部落對林丹汗持有非議,尤其是林丹汗這個人的性格又有極大的缺陷,做事簡單粗暴,對內對外又毫無信用,讓許多人對林丹汗很是失望。

其他的不說,就拿騰格爾部來講吧。騰格爾部的前身是阿失帖木兒部,阿失帖木兒在的時候,整個部落對林丹汗的支持力度可不是不小,每一次林丹汗征召阿失帖木兒部無不配合,更出全力幫著林丹汗東征西討。

可就算這樣最終部落也沒落到好處,林丹汗北征漠北的時候,為了保全其本部,居然把阿失帖木兒部的幾千精兵當成了犧牲品,強行讓當時領兵的哈丹巴特爾為自己斷後,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哈丹巴特爾在漠北戰死,屍首至今沒有找回。和哈丹巴特爾一起死在漠北的全是部落中最精銳的勇士,隻有寥寥無幾才曆儘艱辛回到了部落,其中就有布日固德。

阿失帖木兒部一片赤城為林丹汗效命,可最終落得什麼結果?

部落的繼承人哈丹巴特爾死在了大漠,部落的精銳回來的十不存一,就連阿失帖木兒本人也因為這個事離世。阿失帖木兒死後,部落經曆了內亂,這時候原本應該主持公道的林丹汗卻袖手旁觀,坐視內亂發生。

要不是當初朱慎錐碰巧趕回來,快速平定內亂並且扶持塔娜和騰格爾上位的話,恐怕整個部落就全完了。

之後林丹汗雖然冊封了騰格爾為萬戶,承認了他作為部落的台吉,可林丹汗這樣做並非出於公道或者愧疚而是在算計騰格爾部。後來騰格爾部和大明展開雙邊貿易,林丹汗挑動騰格爾部和卜石兔的關係,還以大汗的名義逼迫騰格爾部去打卜石兔,其用意可想而知。

在朱慎錐的謀劃下,騰格爾部將計就計,私下和卜石兔達成了協議,又利用之前那場戰爭消除了內部隱患,順勢吞並了兩個部落,實力非但沒有減弱反而進一步增強,這讓林丹汗很是惱怒。

林丹汗事後雖然沒有再向騰格爾部下手,雙方依舊保持著看起來和以前差不多的樣子,可實際上騰格爾部和林丹汗的裂痕已經存在了,大家隻是沒有徹底撕破臉罷了。雙方心裡都清楚,騰格爾部不再是以前的阿失帖木兒部,塔娜夫妻也不是當初的阿失帖木兒父子,假如不是因為距離過遠,再加上一直和林丹汗不對付的卜石兔存在緣故,以林丹汗的脾氣說不定早就對騰格爾部下手了。

這一次皇太極要和林丹汗大戰,一旦林丹汗敗亡騰格爾部就會麵臨極其困難的選擇。繼續維持和林丹汗的和平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林丹汗要吞並騰格爾部,騰格爾部何去何從?

放棄抵抗,任憑林丹汗把騰格爾部一口吞了,朱慎錐是絕對不願意的。先不說他為騰格爾部耗費了如此大的心血,幾年裡苦心經營,這才有今日壯大的部落。

難道這些就給人做了嫁衣麼?就算朱慎錐自己肯,林丹汗也絕對不會放過塔娜母子。以林丹汗一向的做派,吞並部落後先給塔娜母子一個虛名,然後再找機會向她們下手是極有可能的,這種事彆說林丹汗這樣的人了,換一個人也做得出來。在沒有自保實力的情況下,一切的承諾都是虛妄,朱慎錐很清楚這點。

經過多日的思考,朱慎錐已經決定做好開戰的準備,他必須要為塔娜母子包括整個部落著想,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林丹汗掌控住土默特草原,更不能讓騰格爾部落到林丹汗的手中。

但作為曾經林丹汗的下屬,現在又要反抗林丹汗,朱慎錐也需要考慮普通部眾的想法,一旦內部反對意見過大也是一個問題,所以這些日子朱慎錐一直在部落摸底,以防不可控的情況發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底後,朱慎錐放心了不少。自從上次和卜石兔的戰爭中清理了內部,騰格爾部已經完全被朱慎錐控製住了,哪怕還有一些對林丹汗有所好感,或者思想傳統的部眾,但在整體下他們已經沒有了改變決策的可能,更造不成什麼影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