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特塔布囊怎麼都沒想到,就在他變陣的時候,更讓人意外的兩件事發生了。
第一件事是對麵的火槍射擊頻率,作為林丹汗手下的大將,他對火器並不陌生,明軍所使用的火器他可是直接見識過的,甚至自己就有一杆從大明來的鳥銃。
蒙古人和明軍作戰,明軍依靠火器的銳利經常占不少便宜,可在實際戰爭中除去守城外,野戰中火器的效果並不太好。因為火器在使用中有著許多限製,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射頻率。
普通的火銃或者鳥銃也就算了,臨戰也就一發而已。能夠三發的三眼銃通常是明軍騎兵使用,而且準頭實在差強人意,論殺傷力雖然勉強,可實際效果卻不怎麼樣,和明軍作戰隻要抗住對方三輪,等明軍發射完火器就再也沒了威脅,接下來就是蒙古人騎兵縱橫的天下了。
可因特塔布囊怎麼都沒想到對方的火銃居然像打不完似的,雖然手持火銃的人數並不多,僅僅隻有幾百人,而且這幾百人分散在軍陣的兩側,但他們手中火銃一槍接著一槍,不光是打的又狠又準,而且三發過後依舊能射出彈子來,再加上步弓的配合,讓本以為能夠快速接近的己方騎兵吃了大虧。
此外,對方的陣型也和以前見過的明軍不一樣,射擊時分成兩列,一列射擊一列等待,等第一列射完後後一列補上繼續射擊,而前者開始裝填,他們裝填的速度也快的驚人,等第二列完成射擊,第一列裝填恰好完成,這樣就形成了連綿不斷的持續火力,再加上佛郎機和虎蹲炮的配合,讓他的騎兵根本就靠不過去。
第二件事更讓因特塔布囊大驚,那就是之前四散奔逃的對方騎兵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在遠處聚集起來了。原來之前的奔逃隻是假象,目的是為引誘因特塔布囊上鉤。
當因特塔布囊的騎兵部隊開始衝擊對方的本陣時,跑出去騎兵在遠處很快就聚集了起來,不僅是聚集,更快速整好了隊形,開始提起速度由左右兩翼朝著因特塔布囊所部隊所在的位置包抄過來。
如果從天空中俯瞰就能發現現在的戰場是一個很奇怪的姿態,在西北方向是朱慎錐以新軍為核心的圓形軍陣,這個軍陣人數不多,加起來隻不過兩千多人而已,但他們陣型嚴密,作戰配合嚴謹,正麵有著車陣和陷馬坑的掩護,對方的騎兵要想正麵突破根本不可能。
而在兩翼,火槍手和火炮不斷射擊,就和鋒銳的刀子一般一片片把因特塔布囊進攻的騎兵不斷削弱,其打擊力度異常凶悍,根本就不是這些蒙古騎兵能擋著住的。
在東南方向,是因特塔布囊的騎兵部隊,因為一開始的輕敵所至,因特塔布囊並沒有采取什麼戰法,而是直接一窩蜂以衝鋒的方式意圖直接拿下對方。
這樣的結果導致了因特塔布囊的騎兵雖然數量是對方的好幾倍,可卻未能發揮出真正的戰鬥力。除去正麵在前的騎兵和左右剛剛分散企圖側麵衝鋒的兩隊騎兵外,大部分騎兵部隊都擠在後麵,密密麻麻亂成一團,就和一個巨大無比的黑團子一般艱難滾動,更因為衝鋒失利導致速度不一的陣型混亂,已完全發揮不出騎兵作用。
而在分出的騎兵兩側,朱慎錐的騎兵部隊已經開始出擊了,在他們的背後采取了包抄進攻的姿態。這樣一來導致因特塔布囊兩翼的騎兵部隊要承受新軍火器和後方騎兵雙重攻擊,在這種攻擊猛烈的程度下,原本就不算是真正職業軍隊的蒙古騎兵毫無意外就有了崩潰的症狀。
僅僅幾個回合之下,因特塔布囊的兩翼騎兵就有些頂不住了,再也沒有繼續進攻的勇氣,他們驚恐萬分,為了自保開始調轉馬頭朝自己的本陣而逃。
而這個時候朱慎錐的部隊也發起了反衝鋒,正麵的新軍在車陣和火炮的配合下采取反推戰術,打得因特塔布囊的中軍步步後退,根本無法抵抗。同時,兩翼展開配合己方騎兵開始反包圍,直接向中軍壓迫,這時候離開戰僅僅半個時辰都不到,人數占據絕對優勢的因特塔布囊一方卻已露出了敗相。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
因特塔布囊傻眼了,他瞪大著雙眼看著戰場上的變化,怎麼都想不通這仗怎麼會打成這個結果?
就算是自己中了對方的計謀,可憑借著自己這邊足足近三萬騎兵,要拿下幾千人的對手按理說是十拿九穩的。
可開戰到現在才過去多久啊,形式就惡化到了這個地步。他勉強分出的左右兩翼已被對方反撲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而正麵卻一直無法突破,甚至被對方反推壓製。
自己的兵力是對方的幾倍,可大部分卻根本使不上勁,在後麵的騎兵部隊因為前方的部隊被壓製牽連被擠成一團,所有人驚恐萬分意圖脫離本部重整,可兩翼的敗退又使得脫離本部成了不可能,此外對方的火器實在是太厲害了,他這輩子從來沒見過這樣凶猛的火器打擊,更搞不明白對方使用的火器為什麼會和打不完一樣連續發射到現在。
“將軍!撤!快撤吧!先撤回去,等離開這裡再重整軍隊,要是繼續這樣打下去恐怕就完了!”一旁,千戶焦急萬分對因特塔布囊建議道,仗打到這個程度傻子都能看出來,再不改變自己就徹底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