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傍晚,莊玉再去膳堂吃晚飯時,膳堂中已經沒剩下多少人了。
從膳堂回來的路上,依次經過了王辰陽、萬敏和葉流雲的小院,三個小院的院門都關著,也聽不到裡麵的絲毫動靜。
這種情景,讓莊玉感受到了一種人走茶涼的孤落。
想到自己並無其他選擇,早晚得去丹霞穀,又住了一晚上後,到了第二天清早,莊玉便開始收拾自己的物品。
將自己的東西都放進青色儲物袋後,莊玉便去找了青廬台上的胖頭王師兄,將自己小院的門牌還了回去。
隨後,便獨自走向了青廬台上的飛舟崖,這飛舟崖是墨風舟例行停靠的地方。
回頭再看一眼,要離開這個自己待了一年的地方了。
飛舟崖上,還有三名同門在等待飛舟,他們臉上的喜色,和莊玉的沉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等了約有半個時辰,一艘墨風舟從北麵禦空而來,上麵似乎還站著挺多人。
那飛舟一落到崖邊,便有近二十名少男少女歡快地走了下來。
而跟在他們身後的,正是魏壓。
見魏壓下了飛舟,莊玉往後站了站,恭敬地道
“師兄。”
魏壓停下了腳步,也看向了莊玉,笑了笑道
“哦,莊玉,你要離開青廬台了?”
莊玉點了點頭。
“去哪條靈脈修煉?”魏壓問。
輕一咬牙,莊玉回道
“去丹霞穀。”
聽莊玉說出了丹霞穀,魏壓也臉色一變,似乎有些為莊玉鳴不平地搖了搖頭。
“丹霞穀離青廬台不近,你早點上路吧。咱們這樣的散修出身,到哪裡都是不容易的。”魏壓輕歎道,似乎也是在安慰自己。
說完後,魏壓便帶著那批新弟子走上了青廬台。
莊玉走上了墨風舟,飛舟再次啟動了起來。
在高空之中快速穿行,周圍雲朵飄逸,下麵青陽眾山如畫一般徐徐展開,莊玉卻沒有一點心思欣賞。
青廬台在東宗的東南部,而丹霞穀已經在東宗西部的偏北處了,確實離得很遠。
一直到了下午的申時未刻,幾經換乘墨風舟後,莊玉才到了丹霞穀的飛舟崖上。
站在那陡立的小崖上,往左右兩邊看去,各有一條向北蔓延的高山。
而向正北看去,便是左右兩山相夾的一條寬闊深穀。
這條一眼望不到頭的深穀,便是丹霞穀,左右的兩條高山也便是丹霞穀的西山和東山。
遠遠眺望,穀中深處似乎有陣陣紅色霧氣在綿綿升起,升到高空之後又被東西兩山所阻擋,一時無法散去。
在日光的照射之下,那些紅色霧氣通紅一片,確實如黃昏的晚霞一般漂亮。
丹霞穀的名字,也正是應和了這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