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5 雲夢山前火焰飛(1 / 2)

倒拔三國 神槍帥飛俠 4133 字 7個月前

魯達麾下兵馬有限,既聞高順這支兵如此犀利,自然不願同他硬碰,索性傳令稍作退後。

他自己則同典韋壓住陣腳不動,防高順趁他退後時突擊。

高順見狀,倒也不願多生事端,果然領兵緩緩後退,陣型凝聚不散,看得魯達嘖嘖稱讚。

要知魯達當年未出家時,官至關西五路廉訪使,日常便是走訪西軍各路營寨,於軍事二字上,見識極廣。

他深知觀軍精銳與否,單看陣型是否嚴整,往往有誤,要看此軍臨敵動作,才見高低。

概因宋軍極重軍陣,各軍主將為應付考核,都把軍陣苦練,一套套陣圖擺出,真有精銳之態,當真是不動如山,一動也不能動,動便成泥石流。

而高順這支軍,主力潰散,孤軍斷後,又是以少臨多,本該膽氣動搖,人人瞻前顧後,才是常態。

但魯達細觀,隻見其後撤之時陣型齊整,有條不紊,數百人恍如一人,尤其那些兵卒神情,淡然不動,這等漠視生死之氣,魯達亦從未在哪支兵馬臉上見識過,心中不由留下極深印象。

直至陷陣營退去無蹤,他方回過神來,招呼典韋,複引軍向前行。

好在這一次無憂無患,前軍直抵延津渡,四下搜集船隻,待到後麵大軍儘數來齊,這才渡河。

他這般小心謹慎,要等到大軍齊聚方肯北渡,是因為來時曾見北軍五校、三河騎兵屯紮黃河北岸,生恐對方趁他半渡而襲。

如今平安過河,喜出望外,連忙令人打聽,才知漢帝得知朱儁大敗潁川郡,心慌意亂,連夜令人調了這些精銳返回。

當初黃巾初起時,兵鋒直指洛陽,漢帝驚怖,令人修繕洛陽周圍關隘,共計函穀,伊闕、廣成、大穀、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關,置八關都尉把守,以護京都。

後來拜了一乾中郎將出兵,打得黃巾連場大敗,本以為這八關白修繕了,不料天上掉下個魯智深,連敗諸將,唬得漢帝調回精銳,分駐八關布防,唯恐魯達揮軍西進。

對於漢帝此舉,大將軍何進不能認同,他曾當朝請命,要引洛陽俊傑,親渡黃河,統軍與魯達決戰。

十常侍得知,忙謂漢帝曰:“大將軍若敗,官軍精銳儘喪,黃巾再無克製,天下危矣!黃巾若敗,過河不得,必又禍亂司隸,天下危矣!倒不如就放了魯達過河,先令諸郡層層布防,力阻他往太行山會師,同時朝中選拔名帥、征調四方猛將,以雷霆之勢渡河剿賊,庶幾大功可成、天下可安。”

漢帝聽了深以為然,一麵傳令北軍、三河軍回防,一麵傳值各郡,要選拔勇猛善戰之士,共剿黃巾。

何進不能得誌,無可奈何,便舉薦大將軍府掾王匡,走馬河內郡任職太守,要他號召郡內豪傑,與郡兵聯手阻擋豫州黃巾北上。

魯達尚不知自己連番大勝之下,名震朝野,已是成為漢庭眼中釘、肉中刺般存在,重視更逾當初張角,隻知北軍等精銳調回了洛陽,一時大為寬心,依舊親自任先鋒,率軍開向太行。

安安靜靜行得三日,到了朝歌鹿腸山一帶,此山乃是太行山向東延申出的一條山脈,又名雲夢山,乃是鬼穀子潛修、授徒之處,山中有紂王墓、摘心台、鬼穀洞、孫臏洞等諸多名聲,繞過此山向北,便是冀州疆域,陸續經過魏郡、趙國,便是常山國,能同張梁軍彙合。

徐庶這幾天,一邊騎馬一邊讀書,手不擇卷,直到見了這雲夢山,心胸為之一曠,忍不住便大談鬼穀子事跡,說他學貫陰陽家、縱橫家、法家、兵家、名家諸家之學,門下弟子但凡入世,必攪動世間風雲,言語之間不勝豔羨。

魯達嗬嗬笑道:“兄弟,天下風雲都是英雄攪動,灑家這一番南奔北走,風雲豈不也因俺而動?你等諸人和灑家相遇,正可謂風雲際會,待到再出世時,那才是風轉雲覆,重定乾坤之時哩!你不必羨慕古人,待到後來,自有後人要把我等羨慕。”

他這話說出,典韋、韓當、周倉都覺豪情滿胸,忍不住喝彩道:“正是,正是,既隨吾兄,若不攪動風雲一場,豈不白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