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達引河南黃巾入趙國境內,國相劉衡卻尚未湊齊兵馬,心中惶遽,守定了邯鄲不出。
魯達亦不打他城子,長驅直入而過。
王芬得知又驚又怒,此時冀州州治乃是高邑,位於常山國東南,接壤巨鹿郡,連忙傳令各郡國都派兵來,務必不使他兩支黃巾主力會師。
一眾太守、國相得訊,反應不一——
巨鹿郡太守本是郭典,最是個能征慣戰的,前被魯達陣前擊殺。
新任太守司馬直,乃河內司馬家的俊傑人物,以忠義清廉著稱,得信後立刻整頓郡兵響應;
清河國國相劉虞,曾任幽州刺史,因事免官,黃巾大起後複得任用,任國相安撫百姓,政績顯著,得信後不肯出兵,稱:久亂方寧,宜靜而守,黃巾餘黨既著意深山避世,何必相攔?
河間國國相陳延唯劉虞馬首是瞻,也持同樣態度。
中山國國相張純,幽州漁陽人,正要趁勢取功,於是積極響應。
渤海太守楊璿,素有軍略,得信後慨然應允,征調本地遊俠從軍,前往常山郡彙合。
本來冀州還有個安平國,因張角起事時,庶民執其國王相從,因此除國改郡,目前尚無太守赴任,故此無人做主。
卻是楊璿引渤海兵經過其境,得知此郡中有兩個有名豪傑,出門學藝十年,今日方歸,特意邀見,席間令其演武,那二人一演刀法,一演槍法,皆有萬夫莫敵之勇。
楊璿大喜,都拔他為司馬,任用軍中。
此二人一名顏良,乃安平國堂陽人氏,一名文醜,乃安平國南宮人氏。
又七八日光景,魯達軍穿過趙國,循太行山脈而行,直蹈高邑,本要自他城外繞過,王芬卻派出三千兵馬攔路。
此時魯達因要養傷,自在中軍同張寶做一處,典韋斷後,先行的乃是韓當、周倉,領了兩千先鋒軍,撞上王芬所部,兩下擺開陣勢,便要交戰。
韓當見自家兵馬不如對方眾多,對周倉道:“他們人多,又是背城而戰,膽氣自足,我們的兵士長途跋涉,已成疲兵,如何是他敵手?”
周倉一想,果不其然,不由皺眉:“那怎麼辦?現在退兵卻也晚了,陣勢一散,他撒開一追,至少要折一半。”
韓當便道:“唯今之策,隻好我兩個去邀他鬥將,若能取勝,趁勢一卷,好歹殺他回城,再待魯大哥主力開道,我二人即便不算大功,好歹無過。”
周倉喜道:“不料你有這般智謀,這條計再好不過!讓我先去!”
當即策馬奔出,口中暴喝道:“太平王麾下大將周倉在此,孩兒們在此攔路意誠,可有要跟乃翁討教武藝的麼?”
這句話說出,官兵頓時炸鍋,他陣前也是兩個戰將,都是河北有名的人物,聞言哇哇怪叫,爭搶著衝出:“區區賊寇豈敢囂張,某家朱靈在此!”…。。
另一個亦不甘落後:“蔣奇在此,賊寇納下首級!”
這兩員將皆使長槍,韓當怕周倉難擋他人多,大喝道:“韓當在此,周兄弟且留一個給我。”
四人對麵衝鋒,兩兩一對,韓當對朱靈,周倉對蔣奇,眼見四匹馬十六個馬蹄踢踏,一口大刀三條長槍舞轉,那真是叮叮又當當的,都是年紀輕輕硬邦邦的,兵器乒鈴又乓啷的,兩下的兵丁都看得心驚又心慌的。
這四個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大鬥五六十合勝負難分。
刺史王芬在城牆上觀戰,見自家戰將一時似乎難勝,忙令人取了張泥金鵲畫細弓,拉開滿弦,覷得韓當較親,撒手一箭射出。
韓當和朱靈正戰得緊,嗖的一支冷箭飛來,忙將腦袋一低,當的一聲,那箭射在銅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