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首領英赫紫戰戰兢兢詢問康熙:“是否要奴才將眾阿哥們尋回?”
“不用!朕倒要看看,這幫兔崽子什麼時候能回來!”
眾阿哥們抵達京城後,就先去最有名的會賢堂吃了“四四到底”的席麵,包含有四乾果、四點心、四鮮果、四平盤、四大件、四行件、四扣碗,以及四阿哥。
胤禛因此被兄弟們調笑逗樂,忍不住也開心地笑起來了。原本嚴肅清俊的小臉兒,因為這一笑露出滿口白牙,陽光朗朗,比外麵的太陽還耀眼。
胤禩看到後,立刻捂住自己的嘴不敢笑了,他正在換牙階段,前頭少了兩顆牙。雖然他人長得比四哥英俊多了,但這一笑少了牙,就抵上百醜了,所以不能笑。
胤禟就坐胤禩身邊,眼尖瞄見了八哥的小動作,跟弟弟小十互相擠了眼神,倆孩子左右開弓,一起撓胤禩的咯吱窩。胤禩終究繃不住,裂開嘴哈哈大笑起來。
胤禩的兩顆門牙已經長出來了,是門牙左右兩邊牙掉了,加之他本人長得特彆白淨秀氣,笑起來像兔子一樣可愛。
年長的阿哥們見狀,都忍不住趁機摸了胤禩一把。
阿哥們一起圍桌吃席,本就是為了圖個熱鬨,因為平常大家都是在各自房裡吃各的,同桌機會很少。本以為民間食物與宮廷比起來會差很多,但出乎意料的有幾道菜可圈可點,尤以蒸排骨、黃燜雞和芥菜肉最美味。
“要我說咱們兄弟就該像普通人家那樣,圍桌一起吃飯,平常學不在一起,吃也不在一起,都生分了。”胤礽感慨道。
康熙年間還不存在阿哥們一起學習讀書的地方,阿哥們多數時間都是在各自的居所各學各的。胤礽作為太子更是被特殊對待了,紫禁城在毓慶宮讀書,暢春園在無逸齋讀書,有時候還要被康熙一對一指導、手把手教學。康熙頻頻以此為傲,得意地表示過“皇太子從來惟知讀書,嬉戲之事一切不曉”。
一個孩子,被孤立教學,連嬉戲都不知曉,這難道不是最大的悲哀?
你不給機會讓兄弟們多多相處,能憑空生出兄弟情來?等回頭真沒有兄弟情了,你又怪他無情。
當年十八阿哥胤祄患病,康熙指責胤礽對十八弟生病無動於衷。說實話,他那會兒一共見十八弟的次數一雙手都能數過來,能有什麼真感情?
再說,他當時是什麼心境?被曾經萬般寵愛自己的父親視為眼中釘,身邊伺候的人屢次被替換,一直被監視。他能明顯地感覺到父親早已經開始憎惡他、忌憚他、嫌棄他……並且為了警告他,讓他眼睜睜地看著索額圖被活活餓死。
在那中時候,跟談他友愛兄弟?可去你的吧!
他是沒感情的人嗎?當年太皇太後病重,他日日伺候在床前,事必躬親。康熙親眼看到過,還誇獎過他。轉過頭來,他就成了無情無義之人了。何其可笑!
說白了皇權在上,他想讓你成什麼樣你就得是什麼樣。哪怕你不是那樣,他說你什麼樣你就是什麼樣。
“極是!咱們就該多這樣相聚,多熱鬨呀!”胤褆哈哈笑著附和胤礽的話。
“哇,我喜歡熱鬨。能不能跟阿瑪商議,咱們天天這麼吃飯呀?”胤禟問。
一陣沉默之後。
“不太可能。”
“絕不可能。”
“確實不可能。”
“彆想不開心的事,咱們吃飯吧。”
……
之後大家逛了花市、馬市,以及琉璃廠。胤禟對琉璃廠燒造的玩具很感興趣,在廠門外擺的攤上看了好久,忍不住買了許多小物件,以至於隨行的太監都拿不下了。
胤礽表示這些東西他們暫時不能直接拿回廟裡,他派人先送去索額圖府上,等回頭他再出宮的時候,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帶回去。
其他阿哥們本來都是忍著沒敢買東西,就是因為曉得買來的東西帶不回廟裡去。如今一聽有法子帶回宮裡去,沒人控製自己了,紛紛掏腰包買了一大堆東西。最後胤礽不得不命人雇了兩輛馬車運到索額圖府上。
黃昏前,大家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京城。
出城的時候,他們剛巧遇到一位老漢扛著插滿糖葫蘆的草靶子,一邊哭一邊走。
胤禛忙問老漢為什麼如此傷心。
老漢見問話的少年衣著錦緞,周圍人也都衣著不俗,忙恭敬道:“回這位小爺的話,我兒子病了,差三百文買藥的錢,本以為今天把糖葫蘆買了,錢就能湊夠了,哪曾想隻賣出三串,什麼用都不頂。更怕明兒天暖,糖化了,這糖葫蘆沒了賣相,更沒人願意買了。不僅沒掙到錢,反倒賠了本錢進去,我這個當老爹的真沒用啊!”
“可憐天下父母心。”胤禛命人給了老漢錢,令他趕緊給兒子抓藥去。
老漢忙推辭不敢要。
胤禛見這老漢是個老實人,曉得自己沒幫錯忙,更堅持要他拿著。
“就當我們買了你糖葫蘆唄,正好我想吃一串。”
胤禟的話讓老漢舒坦不少,忙將自己扛著的所有糖葫蘆交了出去。
於是,眾阿哥們和隨行的太監、侍衛們便人手一串糖葫蘆,走在出城的道上甚至紮眼,惹來不少人的目光。
一行人在快到法華寺的時候,胤礽叫停了隊伍,指了指地上的馬蹄印。
上午他們在離開法華寺的時候,特意在路上鋪了一層鬆軟的土。
走之前胤礽特意問過寺裡的住持,今日寺中沒有車馬會出門采購,寺廟又因為接待皇族的關係,目前暫不接待普通香客。所以能在這片鬆土上麵留下馬蹄印子的會是什麼人?
“瞧這馬掌寬而厚大,非極品駿馬不會有。”胤褆對馬匹頗有研究,一眼就看出來其中一個馬蹄印很像是屬於皇帝所騎的那匹踏雲。
此言之後,眾阿哥們安靜了,麵麵相覷。
“咱們的點子不會這麼背吧?”胤禩率先開口。
“看樣子點子就是這麼背。”胤禛一句戳破胤禩的幻想。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呀?”胤禟問。
“按原計劃行事。”胤礽淡定道。
胤褆、胤祉等人全都同時看向胤礽,眼神裡少不了帶著幾分崇拜知情。幸虧胤礽提前思慮周全了,不然換成他們任何一人遇到今天這事兒,怕是都會驚慌無錯,被皇父打個措手不及,然後慘遭狠罵狠罰。
天剛剛擦黑之際,眾阿哥們回到法華寺了。
大家立刻就被英赫紫請到了康熙麵前。
康熙本來是空著肚子來法華寺,打算吃齋飯,到了發現兒子們不在,就被氣飽了,一口飯都吃不下。如今在寺內等了一下午,他氣得已經不僅連飯都吃不下了,連水都喝不進去了。
顧慮到太皇太後禮佛的心情,康熙特意命人將此事瞞下來,沒派人去通知孝莊。當然也有一方麵原因是怕孝莊給這些孩子們求情,到時候他想狠罰都難,那就實在太不爽了。
今日他必須要立威,讓這些混賬逆子好好長長記性!
見到眾阿哥們被帶進屋時,康熙積攢了一下午的怒火瞬間爆發,嗬斥這幫逆子都給他跪下。
眾阿哥們按照胤礽的交代,忍住心中的畏怕,維持住表情的平靜,乖乖給康熙磕頭請罪。
“你們的為父祈福呢?你們的誦經禮佛呢?啊?不好好讀書,趁著我生辰的時候,裝孝順,特意在太皇太後麵前跟我表孝心,提什麼為我祈福九日。我看是愚弄我九日,爾等欺君之後瀟灑快活九日!”
康熙狠狠撒一頓火後,察覺到這幫逆子都低著頭不吭聲,無一人求饒,就是連年紀最小膽量最小的九阿哥和十阿哥都沒有主動向他認錯。
翻天了!
這九個逆子是要把他氣死才甘心!
“皇父,這事兒都怪我,是我起的頭。兄長們都因為擔心我,才偷偷下山去找我。”胤禟這時候才磕了一個頭後,用軟綿綿的奶音委屈地向康熙解釋。
康熙靠在椅背上,冷眼掃過其餘垂首不動的阿哥們,冷笑質問:“怎麼?早就想好對策了?出了事就拉年齡小的小九給你們擋災?這就是你們這幾個做兄長該有的樣子嗎?”
屋內俯首跪地的其他阿哥們在聞得此言後,都不禁在心裡唏噓。果然不出太子二哥所料,出了事兒皇父隻會揪年長的阿哥質問。
“胤褆,胤礽,你們就是這麼做兄長的?帶著弟弟們學壞?”
再聽這話,阿哥們心裡不禁對胤礽又是一番佩服,太子二哥果真料事如神!太子二哥會不會就是諸葛亮轉世啊?
“兒臣知錯。”胤褆和胤礽齊聲應答康熙的質問。
胤褆:“兒臣應當在知悉情況後,第一時間命人傳話到宮裡。兒臣不該瞻前顧後,猶猶豫豫,更不該帶著弟弟們擅自下山去尋九弟。”
“大哥沒錯!”胤礽真誠地向康熙賠罪,“錯在兒臣善作主張,逞匹夫之勇,在尋到九弟之後,沒有立即折返,帶著眾兄弟們去查那有反清複明意圖的永和堂。”
康熙張嘴正要繼續發怒,質問他二人為何知錯還明知故犯,隨即他話卡在嗓子裡了。剛才太子在說什麼?反清複明?永和堂?
於滿清政權來說,最為招上位者忌憚的便是民間的反清勢力。自打大清建國以來,這股勢力就沒消停過。為了安撫漢人,鞏固滿清的統治,康熙在任用和安撫漢臣上一直下了很多功夫。
好奇心再一次蓋過了怒火。
正好他這會兒喊得嗓子疼,康熙就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之後,開口道:“說說到底怎麼回事。”
胤禟慢慢地抬起脖子,跟康熙奶聲奶氣地解釋道:“兒臣今早吃飯的時候,吃了寺裡小和尚贈給兒臣的櫻桃醬。”
康熙:“……”
康熙耐有限,追問:“所以呢?”
“兒臣擔心自己得了大病,十萬火急,晚一點看病怕是治不了了。兒臣不敢叨擾禮佛的烏庫瑪姆、太太和貴妃額捏,也不想讓兄弟們擔心,就命太監帶兒臣去京師尋黃院判看病。”
胤禟的解釋有點淩亂,前後有點矛盾。不過他是個才六歲孩子,想法不同於常人實屬正常。
“你到底得了什麼大病?”康熙冷冷問。
瞧他現在情況很好,康熙已經料到了肯定不是什麼大病。
“兒臣在吃櫻桃醬的時候,把櫻桃核吞肚裡了。”胤禟一臉哀傷地跟康熙道,“兒臣擔心過不了多久,兒臣的腦袋上就會長出一顆櫻桃樹。”
康熙:“……”
“你就沒問身邊的太監,他們沒給你解釋?”康熙有點惱火地質問,感覺小九在把自己當猴子耍。
“兒臣不信他們的話,因為他們沒吃過櫻桃,更沒吞過櫻桃核,他們不懂兒臣的感受,完全不理解兒臣身處在多大的危險中。他們也不能保證兒臣的腦袋上一定不會長出櫻桃樹。”
胤禟身邊的幾名小太監連忙磕頭賠罪。
他們是確實因為身份卑賤,不得機會吃過櫻桃,以及櫻桃核。雖然道理他們懂,但他們因為不是大夫,他們也不敢完全保證櫻桃在九阿哥的肚子裡一定不會發芽長成樹。如果真長出樹了,因為他們的錯判耽擱出了的意外,誰敢擔這個責任啊?沒人敢!
康熙:“……”
短短時間內,他已經三度無語了。
胤褆接著解釋:“早上兒臣與二弟、三弟等一起叫九弟去誦經,發現九弟不在,再三問責九弟房中人,方知九弟居然病了,怕大家擔心,自己偷偷去看病了。九弟才堪堪六歲啊,做兄弟的哪能眼睜睜看九一人看病?於是兒臣等就決定去追九弟。因怕叨擾到烏庫瑪姆禮佛,故沒告知,想著尋到人就立刻趕回來,應該不會耽擱什麼。”
康熙緩緩吸一口氣,繼續問:“然後呢?”
“然後兒臣等追到了九弟,陪九弟去了黃院判家中看病。黃院判說沒事,多吃點飯,櫻桃核會自然排出去。兒臣等就打算折返了,不想在街上二弟湊巧聽人說了反清謀逆之言。
兒臣和八弟主張把人抓了,交給衙門,大家立刻趕回去,省得耽擱誦經祈福的時間。二弟和三弟、四弟等都覺得該跟蹤反賊,順藤摸瓜,最好把他們都一窩端了。
兄弟們討論了一番,最終決定少數服從多數,先派隨行侍衛去跟蹤那反賊,我們就在酒樓等消息。晚些時候,追蹤到反賊去了永和堂,那永和堂正好是反賊的賊窩,於是兒臣等就命人去通知了步軍統領鄂倫岱。確認了禁軍包圍了永和堂後,兒臣等就趕緊趕回寺裡了,當時並未跟鄂倫岱打照麵,就怕寒暄耽擱時候。”
胤礽這時候再度跟康熙賠罪,“是兒臣主張有誤,此事隻管交予侍衛處置就是,有什麼不放心?因此竟致皇父在寺中等候兒臣等人半天之久,實在不該。兒臣有罪,請皇父責罰。”
胤褆也進行了檢討,說自己身為大哥在處理問題上不夠得當,有諸多需要待改進之處。
胤祉、胤禛等也賠罪,說他們思慮不夠周全,沒有從全局出發,隻興奮想著跟二哥抓賊立功,也實在不該。
康熙:“……”
方方麵麵,都被他從各角度反思到位了,他倒是沒什麼話可訓他們了。
關鍵是這幫孩子如果所言屬實的話,他們可是立下大功了,哪還有必要訓他們?
胤禟年幼,因出於孝心,擔心自己病了惹人擔心,才善作主張去看大夫,可以理解。
胤礽、胤褆等孩子也是出於孝心,友愛兄弟,才去追胤禟,也可以理解。
之後因為要剿滅反賊,才有所耽擱,更在情理之中。
這其中確實有莽撞、疏忽,不夠完美之處,但瑕不掩瑜,足可見他們兄弟連枝帶葉,互相友愛,同時又能齊心協力對抗反賊。
看到兒子們有如此,身為父親的他怎能不感到欣慰?
但前提是這件事確實屬實,而不是這幫孩子胡編亂造。康熙隨即打發人去核實,黃院判和鄂倫岱那邊都有了反饋,情況基本符合阿哥們的敘述。永和堂的事一點不造假,真真正正就是反賊窩。
康熙很開心,把每個孩子都恩賞了一番。晚間還有政務要處理,康熙不得空留下了,去太皇太後那裡請安之後,就餓著肚子卻滿臉知足麵帶笑容地走了。
走之前,康熙拍了拍胤礽的肩膀,對他格外誇獎了一番。
眾阿哥們也服氣,一點都不嫉妒胤礽,甚至紛紛在心裡感激胤礽。畢竟沒有二哥的出謀劃策,不惜把永和堂的立功機會在這一次使用了,他們兄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安全無虞,並得了賞賜。
胤礽對於康熙的讚美並無感受,隻是淡淡笑著目送康熙。
在外人看來,太子爺是受了皇帝的誇獎後,依舊寵辱不驚。
實際上,他何止是寵辱不驚,他還要殺人誅心。
他初穿回來所做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拉低康熙的底線。數次氣康熙,惹康熙惱怒生疑之後,又力挽狂瀾平複事件的目的,就是為了磨康熙多疑的性子。讓康熙知道自己的多疑會導致武斷,會讓自己白白生氣。這樣的事情多了,他自然就會漸漸意識到自己性格的弊端,而不是終其一生都在責怪彆人有問題,他自己這位帝王永遠都沒錯。
為了節省時間,康熙是騎馬來的,回京時自然也要騎馬。
在往回走的路上,康熙聽到了自己肚子咕咕的叫聲,甚至連馬蹄聲都蓋不住他了,他不禁自嘲地笑了笑,感慨自己這又是何苦呢。明明知道每一個孩子的品性,不該是那中私逃貪玩之徒,卻偏偏還是那麼想他們,導致自己氣得一下午沒吃飯,白白生了一肚子火,白白餓了肚子。
回到乾清宮,康熙喝了一碗燕窩粥後,乍然想起剛才太子送彆自己時的樣子,眼神裡藏不住對他的仰慕,卻在他拍他肩膀的時候,身子顫抖了一下,似乎有幾分恐懼他。是不是自己幾番對他發火,誤會他,讓他害怕了?傷了他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