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 47 章(1 / 2)

康熙每每看到這些奏折,很難不想到胤礽。想到胤礽的優秀,想到自己罵他時,他沉默不辯駁一句的落寞模樣,康熙心裡就愧疚。

如果胤礽反駁或爭辯他兩句,康熙或許不會有這樣的愧疚之心。他越是什麼都不說,康熙越是能在心裡感受到自己這個為父者的內心醜惡。因為他很清楚,他這次發無名火不是胤礽的錯,是他自己多疑的性情在作祟。

胤礽已經在毓慶宮禁足了兩月沒消息了。

他怎麼不辯駁一句?不問問為什麼?他難道就不好奇父親為何突然對他發脾氣?還是說他心裡早就清楚了,所以一聲不吭?

如果是最後一種情況,康熙有些無地自容。

心裡那股煩躁不安的火剛壓下去,現在又燒起來了。

康熙端起梁九功奉上的涼茶,一口全灌了入口。

“主子?”梁九功被康熙的舉動驚到了,皇上鮮少有這樣焦躁的時候。

尤其是在過了三十歲以後,帝王成熟穩重,已經完全掌權朝政,來了脾氣,從不忍著,沉著怒斥幾句,把人辦了,事情也就過了,從不曾像現在這樣憋著情緒靠喝茶發泄。

“你覺得太子如何?”康熙讓梁九功知無不言,恕他無罪。

梁九功哪敢隨便說,太子是儲君,他肯定不能隨便亂言得罪未來的皇帝。再說皇上這些年如何疼愛太子,他都看在眼裡。即使父子之間一時鬨變扭,皇上也斷不可能摒棄太子。

“奴見識淺薄,不敢妄議太子。不過奴倒是常聽宮中人和大臣們讚許太子仁厚寬博,識微見遠,是為我大清第一太子,不愧為十全帝王之子。”

梁九功話說得巧,不僅誇了太子,更誇了康熙。

康熙沉默了片刻,哈哈笑了兩聲。這笑並非是純粹的開心,蘊含著一種叫人琢磨不透的情緒。

“是啊,胤礽再怎麼有出息,都是朕的兒子,是朕這個父親教得好。”

梁九功倆囔囔賠笑應是。

康熙當即動身前往毓慶宮瞧胤礽。

去的路上,他忍不住跟梁九功抱怨:“足足兩月了,他連個請安折子都沒給過我。”

這孩子若真孝順他,怎會如此?康熙想自我反省,卻又覺得胤礽作為兒子的也並不完美,大家彼此彼此。

尤其是想到有一種可能:胤礽之所以安靜呆在毓慶宮沒動靜,是因為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康熙便覺得渾身不舒服,有種扒光了衣服被觀看的羞憤感。

皇位最終傳給誰,說到底還是他這位帝王說了算。定要給才德忠孝四全的兒子才行,缺一樣不可。畢竟他兒子多,可挑的人選有很多。

康熙匆匆進了毓慶宮之後,所見之處一片寂靜。至殿內,整個寬敞的大殿卻隻留有兩名太監伺候,再無伺候之人。

康熙抬手免了二人的請安,悄悄進了書房,隻見身量修長的胤礽端坐在桌案後,認真書寫著什麼。

康熙湊近了瞧,聞到了胤礽身上清冽如雪鬆的味道,不禁心情舒緩了許多,再見他正在作以思父自省為主題的詩,心在霎時間就軟得一塌糊塗。

康熙輕咳了一聲,胤礽嚇了一跳,手一抖,筆尖戳在了詩篇“父”字上,整個字以墨染黑。

“恭請皇父聖安。”胤礽連忙賠罪行禮。

康熙笑了一聲,伸手扶住了胤礽,“是朕不該嚇你。”

從不會認為自己有錯的帝王難得能說出這樣一句話,已經跟道歉差不多了。這句道歉卻算是一語雙關,也暗指他兩月前突然對胤礽發火,使得他禁足兩月。

“兒臣恨不得皇父天天這樣嚇兒臣。”胤礽抬眸望了一眼康熙,便安靜垂眸。

那一眼清澈見底,帶著孺慕之情。

“既如此,那你這兩月為何一點動靜都沒有?”康熙有些抱怨地問。

胤礽低眸未語。

康熙隨即瞄見桌案左上角落著厚厚的一疊紙,他隨手翻閱了兩下,發現所寫的全都是與“父”和“孝”有關的詩,篇篇精彩。眾所周知,好詩要意境,要情感深刻,能做出這般多感人的詩句來,可並非硬想而來,必是作詩者情緒飽滿,日思夜想。

康熙心中一動,隨後便被鋪天蓋地的內疚情緒席卷。

“兒臣不孝,乾了許多大逆不道之事惹皇父生氣,兒臣不敢奢求皇父諒解。”胤礽在這時候聲音輕輕地說道。

康熙心中更加動容,是啊,真正的孝不是給彆人看的,他的胤礽就是這麼仁厚實在,從不做麵上的功夫,不耍花花腸子,是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地孝順他。

“好孩子。”康熙感動地抱住了胤礽,激動地紅了眼眶。

殊不知康熙在抵達毓慶宮的前一刻,胤礽還悠閒地躺在榻上啃虎皮雞爪。他有順風耳,遠遠地聽見獨屬於康熙的步伐,立刻拾掇起來,擺出才剛那副場景。

至於左上角的那一摞詩,對於胤礽來說就更容易了,他如今出口成詩,花費不足一炷香的功夫,就能寫出一打來。早就準備好了擺在那兒,就等著康熙“發現”它。

“兒臣自省這兩月,琢磨出了一種新的烹茶方法,兒臣給父親煮一壺?”

父子二人對坐。

胤礽衣著月牙白袍,煮茶沏茶,素淨從容,觀之有種無欲無求的超脫之態。

康熙見兒子這般,又怎能繼續懷疑他會威脅到自己的皇權?倒是他心胸狹隘了,思慮過甚,總是把帝王的那套心思考慮到胤礽身上。

他不該懷疑胤礽,眾多兒子中,哪怕是去懷疑三歲的十四阿哥有野心,都不該懷疑胤礽。胤礽早就請辭過太子之位,甚至懷過赴死之心。這孩子至誠至純至孝,又怎麼可能覬覦皇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