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呂頤浩埋骨燕山(2 / 2)

紹宋之後 廣寒宮宮人 3754 字 6個月前

說到這裡,趕緊補充,“其實家父雖不說,但若非官家,他必然飲恨而終的......”

趙玖擺擺手,沒有再說什麼,踩著路麵上薄薄地一層積雪,往呂頤浩停靈的府邸走去。腦子裡浮現出當年呂頤浩在南陽激烈對抗議和派的樣子,那是,硬翅襆頭下是比武將還剛硬的態度,隻是那時,他好像永遠是精力無限的樣子。

停靈之後,按照呂頤浩本人遺願,他埋骨燕山之下,永遠守護著這片漢家故土。

宋建炎十年十月,呂頤浩病逝於燕京(後改名北平),世祖皇帝親自吊唁,贈太師,封燕王,諡忠肅。著有《忠肅集》十五卷,《宋史》有傳。

-----劇場分割線----

《宋金十年》第二十集那場酒宴實在拍的太好了。背景是建炎五年,議和風波最嚴重的時候,江州潯陽江頭主戰的呂頤浩、主和的李綱在和談風波弄得朝野沸騰時,竟然都想探知帥臣嶽飛的態度,不是冤家不聚頭地湊成一桌尷尬飯局。

主創團隊介紹過,根據嶽飛之孫、著名文學家嶽珂的《太保魏王行實編年》記載,當年在潯陽江正店勸說嶽飛乃是當時的江西經略使、後來的河道總督兼河陰郡王劉洪道。但鑒於呂、李二位的地位和當時勢同水火的態度,改編明顯更具有戲劇衝突。

那麼為什麼呂頤浩和李綱貴為宰執,在還沒有完全擺脫文貴武賤的建炎初年,要屈尊降貴宴請一個尚且在成長期的帥臣呢,他們也不知道這就是後來滅國偽齊、西夏,堪為宋朝棟梁三十年的嶽元帥啊!

所以人物的對話就很有意思,李綱和呂頤浩你一言我一語,點出了嶽飛不僅身為河北人,手下禦營前軍也多為河北流民,對於議和可能是最敏感的。

而且此前數年,已經讓這些高高在上文臣看出其名將之姿,且深得世祖皇帝信任不在韓世忠之下,此番平叛洞庭湖,輕易得勝,幾乎毫無損耗便要率數萬大軍轉回京東前線。

即使是最為激烈的呂頤浩,在不斷誇讚嶽飛長於軍紀的同時,也擔心他將會用截殺二聖這種手段來阻止議和,但是卻在言語間暗示他作為世祖心腹可以暗中縱兵破壞議和,果然是兩宋之交最剛的文臣。

當然他這份言語當然引來了主守派大臣,比他還有資曆的李綱劇烈不滿,兩人隨即連機鋒也不打了直接吵架,李綱叱罵呂頤浩為了主戰,主導了東南加稅、荊襄加賦,枉顧民生。如今還要陷君父與不義。

呂浩頤更是激烈,什麼“不識人而失京東、毀關中”,“為公相而推淮上於天子”、“為留後而引動亂於東南”,尤其是‘皇嗣之失’,某些人本該取三尺白綾以證清白的,卻苟延殘喘,堪稱無恥之尤!

不得不說這一場戲王輝和張豐毅兩位老師的台詞真是絕了,文白兼顧氣勢變化渾然天成,本來還要辯駁一番的李綱聽到“皇嗣之失”立刻像被卡住了脖子,表情變化層次分明。

隻是這兩位吵起來太忘情,把一旁小字輩的嶽飛徹底忽略了,當然也是演員氣場不夠的原因。搞得人家無比尷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隻能不住喝酒,最後留下那篇著名的《潯陽樓題記》表明了自己的誌向和態度。

——著名影評人、德國柏林電影節評委周黎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