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宋之後破舊立新路漫漫第二十三章:李光的轉變官家晚間是如何與兩位新科進士說的,李光自然是不知道的,不過他雖然有各種脾氣問題,骨子裡也是個傳統士大夫,但到底是一個聽勸的人,不然趙官家也不會留他這麼多年。
何況,陳公輔說得對,官家對他一擢再擢,兩三年從小吏而位至禦史中丞,半相之尊八載,連白馬之變都不忘專門挽留,後來更是位列建炎三十六功臣。如此知遇之恩,他是想做事不是求名。
聽到劉晏的傳話也覺得有理,俗話說怒不可以興兵,同理君王一肚子火氣的時候你非要學魏征,那叫找死。
達不到效果不說,還讓皇帝背上一個惡名,所以他安安靜靜回家了,將明天的奏對整理了一番方才宿下,但卻久久難眠,腦子裡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南陽保衛戰的情景。
那時候真是苦啊,皇帝帶著宰執親自布置城防,後宮吳夫人天天和內侍燒熱水做飯照顧傷員,他們這些中階官員除了每日乾好本職工作還得為金軍的攻勢提心吊膽,吃飯也得拿著腰牌打熱水。
可那時候,官家是那樣的年輕啊,無論麵對多麼大的阻力和攻勢,都沉著冷靜。既不肯聽話去襄陽,也不許呂忠肅追究知罪。他那時候雖然見著趙官家近來姿態乖戾,心中著實憂懼,但內心卻隱隱覺著,官家不去襄陽,也不是不行。
這當然不是說他就覺得君王死社稷,而是作為當時的殿中侍禦史,李光了解了南陽的情況,物資充分,城防留有餘地,更誇張的事,他實在是沒想到趙官家居然妥當到事先在城內挖了蓄水池以儲存石炭?
還有早早支開多餘居民,將城池實際上變成一個大軍營,真不怪官家老是罵文臣不知兵!
那時,眼見著金人花樣百出的進攻手段屢屢受製,他有時候竟然會覺得,哪怕城牆全沒了,靠著城內這些軍坊,南陽似乎也能與金軍耗下去!而大宋也絕不會再重複靖康之恥,再度陷入亡國之危!
李光看著屋外朦朧的魚肚白,暗自想,其實應該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自己這個靖康之前的老臣子,也真正服了這位主上,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血統,而是相信,帶領大宋走出去的,必然是他。
翌日並無朝會,李光卻也不敢讓官家等候,雖然精神不足,但李光還是早早起床,穿好官服出門而至延福宮,卻又被藍珪引至延福宮西側,武學食堂中,趙官家倒是一副神清氣爽的樣子,穿著海藍色燕居服,見著李光,主動招呼道:“李中丞可用過早飯了,要不要一起來點。”說罷還指了指桌子上的鹵化豆腦、大碗鴨子湯和涼碟開胃小菜。
一國之君,到了如今還如此簡樸。李光越發覺得自己一會兒應該委婉一點,畢竟,到了這個地方,不免看到了太上道君皇帝從全國各地移植過來的上好杏樹、不知道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才修建好的杏岡,而一想到太上道君皇帝,誰都會對官家寬容許多。
但話又說回來,李光畢竟是個政治人物,不會因為一時感慨喪失大原則,隻是謝恩後陪著官家喝了一碗鴨子湯,然後就道:“臣敢問官家,昨日為何勃然大怒,不發一言便撇下眾臣與新科進士回了後宮?”
趙官家也對此沒什麼隱瞞,直說了出來,又反問,“朕對中丞坦誠,也請中丞對朕說實話,南方也好東京也好,真就有那麼多人懷念二聖在位的聖政嗎?若如此,反正如今金國已滅,是不是就要迎淵聖回宮重新繼承大統了。”
“陛下慎言,這話不可亂說呀。”
“無妨,這裡除了你我,也不過藍大官一人,朕是真心想聽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