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一朝,還沒有人位列三公,所以十二卿,尚書,仆射,侍中,已經算是朝堂第一陣列的重臣。
王允同蕭常見禮,蕭常目視前方,神色傲慢,並不理會。
蕭氏一族,本是寒門。蕭常跟蕭衍一樣,年輕時受過士族的欺壓,非常不喜歡他們。蕭衍是帝王,有時候表麵還得做做樣子,維護君臣和諧。蕭常則是不管不顧,反正他年高,南朝素來奉行儒家經義,講求長幼有序,士族恪守,都不敢拿他如何。
“我的家事,讓宗正卿勞心了。”王允說道,介紹身邊的人,“這位是吳郡四姓之首,顧氏的宗主顧榮,也是我的長女婿。”
顧榮上前執禮。他年紀輕輕便擔任宗主一職,自是有些手段魄力。雖然第一次麵聖,也毫不怯場,頗有幾分膽色。
蕭衍要跟此人做連襟,也免不得多看了他兩眼。精明強乾,倒是與普通的貴公子不同。
顧氏如今主做貿易,商事囊括海陸,生意遍布多國,應是巨富。
吳郡四姓是在永嘉南渡以前就存在於南方的大族,當時也十分顯赫。後來北方的士族南遷,擁立新主,擠壓這些江東士族,他們也抗爭過很長一段時間。
為了穩定朝局,以琅琊王氏為首的北方大姓主動與這些士族聯姻,構成了牢不可破的姻親關係,這樣才平穩地過渡到了以建康四姓為尊的時期。
“啟稟陛下,小民特隨嶽丈進宮來說明。王家小姨子的生母,正是小民的嫡親姑母,這是寫在顧氏族譜上的。”
蕭常的長胡子吹了吹,“一派胡言,既是你的姑母,也是大姓,王家為何不讓她進門!”
顧榮不緊不慢道:“宗正卿先彆忙,聽我慢慢道來。當年,前朝的廢帝大肆在民間搜羅美女,我的姑母因為貌美,也在入宮之列。但廢帝後宮佳麗三千,祖母並不舍得讓姑母入宮,於是不顧祖父的反對,將她藏在鄉間,謊稱抱恙,企圖躲過甄選。怎知那年,鄉間發生了佃戶的暴亂,姑母無故失蹤,家人一度以為她已經死了。”
蕭衍認真聽著,覺得這個故事編得還不錯。
王允接著說:“因為那場暴亂,顧氏不慎失憶,流落異鄉,無意中救了臣弟的性命,我們都不知道顧氏的身份。臣的弟弟與她朝夕相處中,產生了感情,想要照顧她,無奈臣的母親不同意她進門。當時,臣的弟弟已對她情根深種,縱然她是平民,也非要娶她。於是臣做主,在宗族幾個長輩的見證下,讓他們完婚,彆府居住。”
王允身後的幾個老者都點了點頭,證明確有此事,他們就是當年的主婚之人。
“後來顧氏懷孕,產女,可惜難產而亡,孩子自然被抱入王家撫養。臣母雖不承認顧氏的身份,但那個孩子卻是王氏血脈,她不會不接受。後來我們終於憑借顧氏身上的玉佩,找到顧家,確定她的身份。隻不過想著顧氏與臣母積怨頗深。她性格剛烈,崇尚自由,怕也不願入王家陵園,故未給她遷墳,也沒有記入族譜,怎知產生了如此大的誤會。現已把顧氏身份核實,記入王氏族譜,王顧兩家皆有多名證人願意做證。”
這個故事乍聽之下可以成立,但細究也是疑點重重。
不過,皇後隻是需要一位能立得住的生母,讓天下朝臣皆無話可說,具體的細節無人會深究。
沈約出列道:“臣的祖籍與顧氏同在一地,臣年幼時,的確知道顧家有位貌美的娘子失蹤多年,顧家也一直在尋找。沒想到,竟是王家娘子的生母。王顧兩家頗有淵源,難怪尚書令將長女下嫁。”
蕭常瞪了他一眼,這個沈修文,果然是沒有立場,也不知道他是哪邊的。
沈約笑盈盈地拜道:“老大人,您心係江山社稷,為陛下著想,其情可感,其心可佩。”他湊到蕭常麵前,低聲道,“陛下想要立後,是好事。您不是盼著他早日綿延子嗣嗎?再這麼鬨下去,陛下一怒之下不立後宮,到時您就是把我家坐穿,也不頂用了。”
蕭常板著臉,仔細權衡利弊。王家這麼興師動眾地解釋,已經給足了他麵子。
他再看座上的皇帝,皇帝恰好也正在看他,那目光隱含的意思是,要適可而止。
費了那麼多周折要立的皇後,自是不會輕易改變主意的。蕭常有跟士族對抗的決心,但終究是蕭衍的族叔,不能罔顧蕭衍的心意。
蕭常道:“既然王公已經給出解釋,我自會上告先祖,擇請佳期。”
“多謝宗正大人。”王允拱手道謝。
既然事情已經解釋清楚,王允便帶著眾人告退。蕭衍把王執單獨留下,屏退左右。
王執剛才一直沒有說話,說的是他的事,他卻好像一個旁觀者一樣。
蕭衍問他:“王公是否還有話要跟朕說?”
王執說:“該說的,兄長都已經說了。”
他並非不識好歹之人,此事就算是揭過了,不願再提。
蕭衍沒有勉強,而是拿著草擬好的詔書,“朕聞王公精通書法,號為筆聖,並且學富五車,擅儒,道,玄多家之學,堪稱當世名家。今朕欲創設五經館,選拔天下人才,無論寒門士族。王公可願出麵主持?”
皇帝這是要提拔未來的老泰山。這個五經館雖是初創,但所教之人,將來會成為朝廷的官吏。這是清官之職,也是莫大的榮耀,絕不會輸給太子少傅。
皇帝是看重他的女兒,所以愛屋及烏。否則怎會將如此重要的職位相托。
王執想了想,拱手道:“臣避世多年,已不問朝政,恐怕要辜負陛下的美意了。”
蕭衍沒想到他會拒絕,教書育人,本就是他所長。日後他桃李天下,自是不用再屈居王允之下,可以自立門戶。但人各有誌,做皇帝的,也不能強按著未來的老丈人出山做官。
王執告退之前,對蕭衍重重一拜,“我隻有一個女兒,送她入宮,心中百般不舍。雖不說把她教得多好,但也傾儘心力培養,不會辱沒王家和陛下。還望陛下珍而重之,長久地愛惜她。她亦不會辜負陛下。”
說完,他再拜,然後恭敬地退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