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麼?!”
“不不不,沒什麼,我這就去,我這就去。”
要說起來,這個時代的婚席,很少辦,即便是辦,也少有放在中午的。
大多數時候,都會放在晚上,因為早上和中午,要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沒那個時間。曹魏這次,算是比較特殊的了。嶽父嶽母那邊想著今天吃完席之後,就直接回村裡了,村裡還有事兒要做,再加上國慶,下午大家夥也都想出去逛逛。
曹魏那麼一琢磨,就乾脆,把婚席定在了中午。
定婚席,也不是一件簡單事兒。
現在的四合院,也就小一百號人了。
該怎麼做席,是一家出一個,還是說全家子一起來,禮錢要怎麼收,這些,都是問題。
你要讓曹魏去學之前的大戶人家,大魚大肉往上招呼,他有那個能力,但不可能那麼做。那麼做彆人會把他當傻子的。
什麼階層的人,就吃什麼階段的飯,不要逾越,逾越就容易出事。
主要是曹魏確認了一下,李副廠長今天不打算過來,他選的日子不巧,國慶這天,他們這些領導的事兒可不少。
最後,還是曹魏跟幾位大爺商量了一番。
說起來,商量的過程還是相當有意思的。
按照三大爺的意思,那就是按一家一戶的規矩收禮錢,然後大家都能落座。
一大爺覺得不妥,一家一戶,有的人家人丁興旺,有的人家是絕……咳咳,丁克,一家一戶收禮錢,未免也忒不公平了些。
二大爺無所謂,他對曹魏的婚席沒什麼太大的興趣。
於是乎,這個討論的過程,就直接擴大到了全院。
最後,還是曹魏出來說話了。
曹魏的意思是,他也不指著婚席發財,大家來投票,禮錢,還是還一戶一收,至於是全家都來吃還是一戶出一個人,大家說了算。但是有一點,如果最後決定人人都能來,那麼,他的婚席的質量就會下降。是吃好的,還是一家子一起吃,就看大家夥自己的了。
大家夥一聽,倒也合理。
畢竟人多了,菜都要花不少錢了。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