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住房麵積45個平,我們人均城市住房,4個平。
95%以上都有冰箱,電視機,平均每兩戶就有小汽車。而我們,同樣是三大件,我們是手電手表縫紉機。
這不出去不知道,一出去,頭皮都發麻。
出去之前,討論事情的時候,還會考慮意識形態的問題,出去之後,意識形態這個問題,就再也沒有人提起過了。
在78年的五月份,上頭牽頭成立了一個抄作業小組。
計劃在五到八年之內,把自己國內空缺的東西全部弄齊全,買得到就買,買不到就抄,抄不到就偷,反正總之一句話,花費一切手段,把技術學到手。
而在這個手段之中,就有了那麼一條——合資。
為這事兒,內部還展開了一場大討論。
借錢歸借錢,可要引入外資,那就是另外一種說法了,畢竟雙方的基礎邏輯是相悖的,
另外,合資,之前也不是沒跟老大哥搞過,結果,並不怎麼如意,雙方加起來八百個心眼子,到最後不歡而散。
最後,還是二代目拍板,跟大家夥說,合資就像是夫妻倆過日子,大家夥都光著屁股睡在一個床上,就算是他們的核心技術保密,那總歸是要拿出來用的。隻要拿出來用了,能薅一點就一點。至於大家夥擔心的意識形態問題,過日子嘛,總有吵吵鬨鬨的時候,再說了,隔著一片大海呢,主場作戰,還怕這個?
內部是達成了統一。
可在實行的時候,也遇到了切實的問題。
那就是國內沒有一個合適的法案,這倒也不是什麼大事兒。半年的時間,華國就讓外界知道什麼叫中國速度。
但由於弄出來的法案,比較倉促,就涉及到兩條,第一,稅收,第二,出資不能低於百分之二十五。
這種粗糙的法案讓外頭的人並不是很放心。
是,你華國地大物博,人工也便宜。
可基礎設施沒跟上啊,這還都是小事兒。
更大的事兒那就是到時候鬨矛盾了,聽誰的?
打官司?裁判不就是華國嘛,至於自己國家現在跟華國好得快要穿一條褲子了,到時候還指不定幫誰呢。對此,外資持保留態度。
這個保留不要緊,法案出來之後,立馬就有了第一批商人進來了。
哪裡的人呢?
那就是散落在外麵的華僑。
有香江的幾個家族牽頭,組成了“中X”,都是自己人,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在79年的十月份,算是正式落了地。(提問,你們對這個背景介紹感不感興趣?要是不感興趣的話,我以後就不寫這個了,這個主要是為了說明婁曉娥為什麼能回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