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把張偉一行人帶進辦公室後,熱情的給薑安佑的妹妹薑顏辦理起了資料。
張偉送學生進來他自然是開心的。
之前送錢萱萱進來的時候,張偉就向學校捐贈過一些東西。
在張偉看來這沒什麼,但在這個破舊學校的校長看來,活活的就是雪中送炭。
趁著辦手續的功夫,張偉朝這個所謂的辦公室四周打量了起來。
這個小學他爸爸小時候就存在了。
等張偉到這兒上學的時候,經過了一次修繕。
這次修繕幾乎可以說是重建了。
校園從大門口到圍牆,再到裡麵的教室,八成都是新蓋的。
用的是防風更好的紅磚房。
隻剩下一間石頭房子因為是新蓋的,給留了下來。
作為老師和校長等學習職工的辦公室。
就是眼前的這間。
經過二十多年的風吹雨打,這間新石頭房變成了現在破舊不堪的模樣。
房頂的石板破了兩個大洞,用油氈紙給蓋了起來。
牆麵也是四處漏風,石頭之間的粘合劑好多都已經風化脫落。
在裡麵能看到外麵,有兩處比較大的洞,甚至能伸進去拳頭。
地上到現在還是土地,沒有鋪石板。
至於窗戶就更慘了,用的是一層層破舊的半透明的防水布。
總之,整個房子都太慘了。
雖然看著有點難受,但張偉明白學校破成這樣沒有修,其實是有原因的。
這麼多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好多好多人都搬到了城裡。
小孩也接到城裡去上學了。
這導致小學裡的學生越來越少。
要知道,張偉小時候上學的時候,村裡的學生非常非常多。
每到上下學的時候,大街上烏央烏央的都是小學生,一眼望不到頭。
現在呢,上下學的時候稀稀拉拉的幾個學生。
顯得非常冷清。
張偉視線透過石頭牆,看向外麵的教室。
二十多年前新建的教室,現在也顯得破舊不堪。
有的地方紅磚甚至都開始往下掉渣了。
整個學校一共就五間教室,每個教室就算一個年級。
學生們在教室裡無精打采的講著課。
上麵的老師操著一口西廣方言給孩子們講著課。
不光發音一言難儘。
張偉甚至聽出了一處語文詩詞講的意思也不對。
據說張偉了解,現在小學裡麵的學生一到五年級加起來,估計都不到五十人。
這種情況下整個學校每個年級隻能開一班,每個班級隻能有十個或者十幾個人。
實在是冷清。
人這麼少的話,其實合理的做法是合並到鎮上或者附近的村子合並。
畢竟上級經費也有限,肯定要花在鎮上和城裡學生多的學校。
而且這個小學太老了,要重建的話必須把裡麵的建築全都推倒重建。
沒有個上百萬下不來。
如果他是負責規劃每個學校經費劃撥的人,確實也不可能把這麼一大筆錢,投到這麼個隻有五十人的山村小學。
而且,全鎮有多少山村小學?全縣全市又有多少?
它們大部分都建在同一時期,現在都需要重建。
如果每家學校投一百多萬重建一下,那將是一筆天文數字,誰也出不起。
但是如果隻重建一兩家的話,那其他家肯定也不願意。
最後隻能是保持現狀了。
看到自己的小學成了如今這般模樣,張偉心裡有些沉重。
好在剛好張海雲這個“散財童子”給自己送了錢,可以用來重建教室之類的硬件設施。
不過光重建硬件也不太行,現在的老師好多還是小時候教他的那些。
年紀大了,也跟不上新的教材改革了,更沒有新的教學觀念。
這方麵甚至比教室這些硬件還要重要。
這,又該怎麼辦呢?
張偉漸漸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