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法定假期少的可憐,除了春節三天假期和國慶兩天假期之外,其餘元旦和五一各一天之外,其餘是沒有假期的。
一周還要工作六天。
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地區,老師們除了寒暑假之外,最重要的假期就是麥假與秋假了。
麥假顧名思義就是收割麥子的假期,一般是在芒種前後,放假十天到半個月左右。
這也是八零與九零後們記憶最深刻的假期,沒有之一。
不是因為放假,而是因為乾活。
每當放麥假的時候,學生們剛開始一兩天可能很開心,天天跟個哈士奇一樣精力旺盛,推著架子車的車軲轆跑來跑去。
乾了四五天之後就累成狗了,再乾七八天就廢了。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去搶收麥子,一直乾活乾到晌午,家裡的婦孺要提前回家做飯,做好飯再把飯送到地裡,一家人就在地裡隨地而坐吃飯。
吃過飯就在樹蔭下休息,等到太陽不那麼毒辣再繼續割麥子。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儘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的這首《觀刈麥》,很形象的描繪出了農民收麥全家出動的場景。
麥假從某些角度上講,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勸學作用,哪怕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在經曆過麥假洗禮之後也會努力學習上一陣子。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收麥太苦了,學習與之相比簡直不要太輕鬆。
每當麥假結束之後,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就會高漲很多。
而這也是下學期的期末成績普遍好於期中成績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這個時候的村小老師,一般都是兼職,自己家裡也種著地,放假的話,老師也能全心投入到農活當中去,從而不用擔心耽擱教學進度。
畢竟一個月十塊錢的工資,還做不到完全脫產工作。
而秋假則是在九月份下旬或者國慶的時候放假,時間與麥假差不多。
收的作物多是以玉米和紅薯這兩個高產作物為主。
傍晚,楊興武學的累了,在院子裡陪著小妹玩耍。
楊春生蹲在糞坑邊上磨鐮刀。
他先是往磨刀石上撒了一點水,再把鐮刀放在磨刀石上磨,磨了一會兒之後,用手試了試鐮刀的鋒利程度,覺得有點不過癮,又脫下布鞋,把腳底板漏了出來,當即用鐮刀割起了陳年老繭。
看到鐮刀順利的削下一層死皮,楊春生這才滿意的笑了笑。
把這把鐮刀放起來之後,又繼續磨其他鐮刀。
等到全部磨完之後,又用水把這些鐮刀衝洗了一遍,這才掛在一旁的牆上。
次日,天還沒亮,楊家莊就熱鬨起來。
不少鄉親們,趁著早上涼快,趕緊下地割麥子。
楊春生一家也起來了。
一家人把鐮刀放到架子車上就拉著直奔麥地。
楊興武走出村子,看著這黃色的海洋不由得想起那句: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