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門西大街57號院,就是劉培文此行的目的地。
這裡被稱為通訊社大院,占地麵積不小,裡麵還有民國國會議場等老建築。不過如今,大院裡集合了多個通訊社旗下的報刊雜誌、還有通訊社的聯絡處、辦公室、家屬院、食堂,林林總總的建築都彙集在這裡,被稱為大院毫不為過。
進了門,劉培文直接往後麵的口字樓走去,這是一個青磚外牆的三層建築,整體呈方形,中間是天井,所以也被叫做口字樓。
口字樓最早是北平大學的法學院研究館,建國後成為了通訊社的主要辦公場所之一。
走到二樓一間大辦公室裡,劉培文找到了正在辦公桌上跟人打電話的韓伍燕。
見到劉培文到來,韓伍燕用眼神跟劉培文打了個招呼,示意他在桌前的座位上坐下等會兒。
不多時,電話終於打完。
還沒等韓伍燕開口問,劉培文笑著打趣道,“要說這打電話方便,全燕京也沒有比得上您這單位的了。”
通訊社作為聯通全世界訊息的國家級單位,其分支機構廣泛存在於國內國外,為了聯絡和溝通方便,幾乎每個部門都有電話,而且涉外的部門甚至都能夠直接撥通國際長途,可以說在國內各種單位裡也是獨一份。
韓伍燕笑了笑,張口問道,“你是來問星島日報的消息吧?”
不愧是韓大姐,一如既往的直爽。
劉培文點點頭,把自己的境況跟她講了講。
聽到劉培文居然花了一萬兩千塊錢買了一套房子,甚至還借了王扶臨三千塊,韓伍燕吃驚得張大了嘴。
“你們這些年輕人啊,比我們有魄力多了!”她感歎道。
“什麼你們我們的,得說是咱們!我跟老鄧可是論平輩兒的!”劉培文糾正道。
一句沒大沒小的話把韓伍燕逗得不行,她定定神,才又說道:“你上次把原來刪減的稿子給我之後,我就給他們發過去了,星島日報看過之後,覺得非常滿意,隻是……”
“隻是什麼?”
“價格方麵他們覺得有點高。”
劉培文心下了然,他明白,香江的這些媒體人並不怎麼看得上大陸人,關鍵是他們對大陸的稿酬價格也很清楚,所以一般不願意按照香江的標準給大陸作家開稿酬。
“那邊有說能給多少嗎?”劉培文並不意外這種情況,香江的資本,那都是摳得很。
“大概不到三百。”韓伍燕眨眨眼。
“具體點呢?”
“千字210塊。”
好一個不到三百,劉培文心中嘀咕。
千字210港元,如今官方兌換比例是4:1,也就是人民幣千字五十左右。
如果這是在劉培文買房之前,那麼其實他也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這是自己的舊稿子二次收入,過來的港元還是外彙,完全可以要求星島日報那邊轉換成同比例外彙券給自己支付,這一千六百多外彙券,也相當於兩千多塊的購買力了。
但是如今,他打算用這筆錢先把欠王扶臨的債務還清,但如果想還清債務,哪怕算上購買力的差彆,稿費的價格至少要渠道千字三百港元左右,才算勉強達到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