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工廠選址(1 / 2)

【先生,感謝您為祖國古生物學和大眾科普事業做出的貢獻,您將是我們首都自然博物館的終身貴賓,在確定化石為真品之後,我們將會儘快支付獎金。】

【另外請您提供一張免冠2寸正裝,以及一段不超過200字的個人簡介,我們將會在這具帝鱷化石的展出櫃台前方為您做個簡介。】

……

“龍骨”被發現後,放在部落的神廟前供奉了起來,每天都有不少人過來撫摸祈禱。

然而突然某天晚上,它悄無聲息地憑空消失了。

這可是幾百上千斤的土石,說不見就不見,這樣神奇的事件發生在眼皮子低下,令眾人都詫異不已。

在有心人的引導下,無論是殷人還是華工,都在私下傳說,那是神龍下凡來看龍子,看過之後就飛升回天上去了。

這麼邏輯自洽的設定,就連李春發和戚文長等人也深信不疑。

這一切的幕後操盤手自然是大明皇帝朱富貴。

他本著崽兒賣爺不心疼的心態,將這具化石捐贈給了首都自然博物館。

作為感謝費,首都自然博物館也將支付愛國華僑朱先生20萬元獎金。

雖然朱富貴知道,這具化石如果以拍賣的形式拍給黑市購買者,價格會高許多。

但那樣處理的話,所需的文明值將是一個恐怖的天文數字。

將化石上交給國營博物館,然後獲得一筆獎金,這樣做,非但不會消耗額外的文明值,甚至比普通的等價貨物更加優惠。

……

博物館那邊確定化石真偽還需要一段時間,有係統的監督,朱富貴也不擔心自己的錢被黑掉。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裡,朱富貴的工作重心還是放在殷人的掃盲工作當中。

說句實話,這項工作並不順利。

殷人在山野間自由散漫慣了,要他們坐下來學習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華工這邊其實也都是文盲。

不算朱富貴和李春發兩人,一共三十七名華工中,認字的隻有五人。

除了戚文長和張長貴是太平軍小軍官出身,其他三人都是掌櫃夥計之類的身份,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

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欠下一大筆錢,不得不遠渡重洋來混一口吃的。

就這麼五個人,已經是朱富貴的文化補習班的主力了。

朱富貴的要求也不高,能認識阿拉伯數字的0-10,會用簡體漢字寫自己的名字,會唱一首《恭喜恭喜》,就算脫盲了。

不要覺得這脫盲的要求太低。

要知道二十一世紀的“超級大國”印度,統計國內文盲水平的標準還不如朱富貴這個呢。

即便這樣,印度的文盲率依然高達30%左右。

身處十九世紀中下葉,朱富貴覺得自己不能頭鐵去和新中國的掃盲運動比。

能比肩大國印度,已然心滿意足。

……

除了認字之外,漢語口語的傳授也不容易。

在原本的曆史上,殷人的土語最終基本全都滅絕了,每個印第安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朱富貴自然也沒有保護他們傳統文化的心思。

在二十一世紀,即便是在國內,很多地方都在提倡保護方言,保護民族語言。

卻不知道先輩們為了對付這些東西花費了多少心血。

不流血的書同文、車同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好在剛剛經曆過龍骨飛升事件,殷人們對於學習“祖先的語言”熱情很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