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肉體的消亡,個體一生儲存在體內的靈場結構開始重建自身,複製記憶等大多數信息。
當個體再次醒來,會發現自己變成低等靈場生命,大多數生命死亡後靈場結構較弱,緊緊依靠靈場結構支撐的意識很難自我察覺物質載體已經消亡,會陷入如夢幻般的幻想中並以為自己沒有死亡。
隨著時間流逝,微弱的靈場結構被自然規則解體融入自然的輪回之中,於是個體意識消失,陷入永恒沉睡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強大的靈場生命可以進入尚未誕生的嬰兒體內進行輪回再生,但絕大多數意識一生借助於物質肉體,所積攢存儲的靈場能量都過於弱小,終將被自然所吸收。
人類意識構建在玄無兩個層麵,物質麵和精神麵,而一個發展完美的意識構建應該在玄無六個麵中。
顯然,如果隻是單一的麵構建意識,會造成意識的脆弱性。
單純基於物質麵構建的意識生命體,會導致意識隻能焦距在物質麵;
同理,單純基於精神麵構建的意識隻可以焦距在精神麵;
而六個麵共同構建的意識可以探知玄無所有的六個主位麵層次世界,每個主位麵又有無數的次級位麵世界。
物質麵業力運作機理描述:
承上所述,依舊由宿主所在物質麵人類為例,地表人類意識在玄無兩個麵中構建,物質麵和精神麵,所以業力分為物質業力和精神業力。
地表人類目前在物質麵活動較強,人類一生在物質麵所產生的業力,隨著人類個體的死亡而和該個體無關,該個體生前所對其他人造成的影響或者物質幫助,會在物質層麵返還給該個體的子孫。
該個體一生所產生的思維活動,就是次級位麵精神層麵的業力。
如果該個體生前幫助他人心性平和,精神麵較為活躍和諧,那麼其死後靈場和自然越為和諧,以靈場的形態存在的時間越長,較不容易陷入死後的幻象;
如果該個體生前傷害他人較多,精神麵較為負麵,那麼其死後靈場和自然產生衝突越多,越容易陷入自我幻象和被自然規則解體。
傷害他人較多的靈場個體在被自然解體後,信息波回歸自然,一部分也會被嬰兒吸收,嬰兒吸收這種信息波出生後較為物質化,具有攻擊性,會代替信息波曾經的擁有者承受他在物質界所造成的業力。
嬰兒吸收這種信息波,一部分是偶然,更多的因素是因為這個嬰兒的家族祖先帶來的物質麵業力較為負麵,所以後代會吸引負麵靈場解體後零碎的信息波。
幫助他人更加多的靈場個體在被自然解體後,信息波回歸自然,一部分也會被嬰兒吸收,嬰兒吸收這種信息波出生後較為具有靈性,和福德,會代替信息波曾經的擁有者獲得他在物質界所造成的業力。
嬰兒吸收這種信息波一部分是偶然,更多的因素是因為這個嬰兒的家族祖先帶來的物質麵業力較為正麵,所以後代會吸引正麵靈場解體後零碎的信息波。
物質麵輪回運作機理描述:
大部分普通人,沒有所謂輪回,輪回的觀點是正確的,但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在輪回。
輪回不是一個不變者在輪回,不變者的輪回除非你擁有足夠強大的靈場,或者凝聚更高層麵的力量。
有關於輪回概念,可以參考如下例子,一顆種子,它是一顆種子,它認知自己為一顆種子,當它變成芽苗,那種子去哪了?
你可以說種子變成了芽苗,但不能說那芽苗就是種子。
之後,自然的芽苗長成了一棵樹,那芽苗又去哪裡了?芽苗變成了樹,但芽苗隻是生命發展的一個過程,它消失了,現在隻有樹存在。
再之後,樹開花了,那花從何而來?
你可以說花從一顆種子而來,但當年的種子已經不在了,對於現在的花來說種子隻是一個記憶,隻是一個過去生的記憶。
花現在有自己的人格,再之後花結果了,果實又生出無數的種子,這些種子是當年種子的一部分,但卻有自己的思想、人格…
那麼這些種子可以稱以前那個最原始的種子為‘全我’、‘源頭’、‘始祖’之類。
現在,把這顆樹成長的過程想象為輪回。
一個人的確會輪回,但輪回之後卻是這個人的下一世。
現在這一世的自我不在了,因為沒有一個主體在輪回。
就像種子最終長成了樹一樣,這一世的你,在下一世成為了樹,二者因為內在靈場破碎信息和規則的程序作用,而擁有一定的聯係。
雖然擁有一定的聯係,但卻是兩個不同的自我個體,或許兩者身上會有著某些重疊的影子,但二者終究不再是同一個生命個體了。
輪回現象就如同物質世界的一個自然現象一樣,天上的雲散了又組成了新的雲,那以前的雲團去哪了?
物質麵因果運轉機理描述:
好與壞,善與惡是相對的概念,因果是萬物發展的必然,因果就是意識個體的一生都在做的大大小小選擇。
同樣以人類為例,一個人每天有無數種選擇。
小的選擇,幾點起床?
要不要睡懶覺?
今天早餐吃什麼?
這個還是那個?
坐車還是走路?
左拐還是右拐?
小的選擇雖然平凡但有時也很重要,左拐或右拐,選擇之後,可能是一生一死的距離。
大的選擇,要上這所大學還是那一所?
要不要買這個房子?
要不要嫁給他?
要不要出國留學?
等等無數的選擇,組成了一個人的人生道路。
不要認為選擇好的大學以後就會很好,不好的大學就不好,選擇不同的大學認識不同的人,發展出兩套不同的人生。
也許不好的大學認識的朋友會給這個人帶來好的大學路線所沒有的機遇和財富,而好的大學卻什麼都沒有。
所以一個生命體的未來如何,不是短見的慣性思維就可以判斷的,做好每一個選擇,就是因果。
無數的小的選擇促成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又影響這個人的選擇,一個人的無數選擇造就了這個人的人生。
性格再決定一個人的選擇,一個人的選擇再決定這個人的人生如何。
一個意識個體獲得好的果和壞的果,區彆隻是他們做了不同的選擇,沒有哪個選擇是好的,也沒有哪個選擇是壞的。
人類思維認為好的選擇可能帶來壞的果,壞的選擇又可能引出好的果,果又變成因,生生而不息,在因果不斷的轉化中沒有什麼是最終極的果。
思想由內而外改變世界,思想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決定這個人的選擇,選擇決定這個人的人生,人生的既定經曆又會反過來影響這個人的性格。
地表人類的內在思維係統,就是這樣一個運作循環體,環環相扣,如果想改變因果,就需要去改變一個人的現有思想。
物質麵三維恒星係循環模型描述:
以地表人類所在的三維恒星係,太陽係為例
①物質麵,星球物質發展遵從地表人類已知的四大基本力,引力,電磁,強核,弱核,四大基本力是多維在低維度的表現形式之一。
根據玄無創新的模版,世界孕育生命,最初的生命為礦物,礦物輻射創造出星球上最初的靈場總量。
玄無創新的階段延伸,植物吸收星球上的靈場,並根據生命最初形式發展覆蓋星球表麵,星球靈場總量持續增加,之後孕育擁有最基本本能的昆蟲,昆蟲的生命活動,死亡和出生,生命的經驗,創造出新的星球靈場總量
②能量主位麵之次級位麵精神麵,隨著星球靈場總量的增加,智能意識生命可以被創造,星球誕生最初的意識體,繁衍至如今的人類,經過數代更新。
③無數物質意識體的生滅死亡,其中的佼佼者,最終進化出純靈場生命。
純靈場生命以恒星係為活動範圍,擺脫星球的引力,活動在最初的宇宙空間,但也止步如此。
物質麵微觀世界體係描述及本質:
在微觀,每個世界最初最小的物質就是‘原子’,原子內是玄無不確定狀態,是玄無的創新,不可分割。
用地表人類最好的掃描隧道顯微鏡觀測原子,便是物質可觀測微觀世界的儘頭,觀測到原子級彆不可能再深入,所有文明都是如此。
在地表人類中所發現的質子、中子、電子、各種粒子……實則為玄無的自我創新。
以宿主所在的地表人類,所謂的前沿科技實驗理論現象為例。
地表人類科學家提出的量子力學,根據對量子力學理論的掃描分析,其已經接近玄無物質麵的本質。
如前所述,各種微觀和宏觀,可見和不可見的規則,構建成了物質世界的秩序。
諸如物質、精神、場、引力等,皆是最本質粒子在不同規則下的表現形式。
而規則的本質是,觀測下崩塌的無限接近100%的可能性。
根據對地表人類科學實驗過程的掃描記錄,地表人類科學家在嘗試解釋世界最本質問題上的時候,陷入到了一個循環的怪圈。
人類的科學家在解釋強弱力和原子核是如何緊密的在一起的原因的時候,提出強弱力作用。
而對於強弱力作用,人類科學家們又用更小的誇克粒子解釋,定義強弱力的本質是誇克的互相交換。
這是用更小粒子去解釋上一層粒子的死循環,那麼接下來人類的科學家必須解釋誇克又是如何交換的。
按照人類科學家的邏輯思維軌跡推理,地表人類科學家們會用更小的粒子去解釋誇克的交換。
也因為如此,在地表人類的科學體係上,於是又有了膠子等更等效的粒子,這是錯誤的方向。
兩個乒乓球粘結在一起,沒有原因,用更小的乒乓球去解釋他們為什麼連接在一起沒有儘頭。
地表人類和所有物質文明一樣犯了最本質的錯誤,看不到世界的最本質。
物質世界是在觀測下崩塌的世界,這點和量子力學隔著薄薄的麵紗。
每一秒,兩個乒乓球會隨機運動,上下左右前後,如果左邊的乒乓球一直向右運動,右邊的一直向左運動他們就會黏在一起,這就是地表人類看到的強弱力作用。
人類的科學家在想他們為什麼一直黏在一起,然後用更小的粒子交換去解釋,而其實,它們黏在一起的原理是隨機性被固定了。
左邊乒乓球每次拋出的骰子是向右運動,右邊乒乓球每次拋出的骰子是向左運動,拋出的骰子都相同,於是物質的最基本結構原子核誕生了,強弱力誕生了。
無數的乒乓球,每次選擇都變得相同,這點量子力學的研究已經讓人類科學家明白。
物質是規則下的產物,規則是絕對觀測值數下的產物,地表人類所處的空間本身就是最永恒的觀測者。
不同世界空間的觀測閥值不同,而大多數個體意識的觀測值變得忽略不計,對高於空間觀測閥值的意識來說,世界是柔軟的可以隨意生滅創造,對低於空間觀測閥值的意識來說,世界是僵硬的,無能為力。
根據這個原理,可以利用大型粒子加速器的撞靶實驗,來間接掌控物質麵法則。
在地表人類的粒子加速器撞靶試驗中,靶原子被撞擊,然後人類科學家可以捕捉到理論中提出的各種粒子。
其原理是,粒子的撞擊讓靶原子內的玄無崩塌,自我創新;
這就好像地表人類的科學家,向玄無(也就是靶原子)提交了一個信息——我要發現什麼樣的粒子,這個粒子擁有什麼樣特性。
之後帶著這個科學家意圖的原子撞擊靶原子,玄無崩塌並根據這個意圖自我創新,科學家們就會有一定幾率得到並捕捉理論中提出的粒子。
原子對撞可以撞出任何意識所定義的粒子,觀測者,也即是操作實驗的科學家決定期望看到什麼粒子,長時間的對撞就可以發現相同性質的粒子。
持久的觀察對撞,可以驗證任何實驗人員所想要的粒子,但是僅僅隻是實驗室的一瞬,這些被創造的粒子便會被法則所泯滅。
當一個文明掌握了創造新粒子的技術並賦予所有原子這種粒子特性並穩固,該文明就可以操作物質麵的法則了。
這個遊戲是無窮儘的,等地表人類的科學家發現這個道理並善加利用,地表人類就可以初步的憑借玄無的自我創新創造出任何所需要的物質,反物質就是其中一種。”
……
“物質麵詳細解析,傳授進度完成…”
“鑒於資料傳授過程中,涉及到其它層麵知識,試煉空間將重新編程後續試煉任務,改變原有的單一主位麵技術劇情限製,進行多個主位麵技術疊加試煉模式…”
“試煉任務變更後詳情:
每次試煉任務,宿主所在的現實世界時間流速與試煉任務世界的時間流速,由原本的每次試煉現實世界過去一分鐘,變更為三分鐘。
試煉任務每次完成後,宿主休整時間,由一個月,變更為三個月。
試煉任務獎勵不再局限於單一玄度提升獎勵,同樣,試煉難度也將不會局限於單一玄度的層次,請試煉者做好充分心理準備。
因試煉任務模式變更,下次試煉者成功完成試煉任務之後,將會正式開啟積分兌換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