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木星生命(2 / 2)

隻不過那時的世界規則很柔軟,存在的生命並不是物質生命,而是具備意識的非物質生命體。

那時候的世界也並不像如今的世界一樣到處充滿了硬性無法改變的規則,那時的世界規則很柔軟,生命體想要改變小範圍的世界規則,隻需要動一下自己的意識就可以實現。

用念殷你較為容易理解的描述,就是那時候的生命體,隻需要動一動念頭,便可以憑空修改世界內的規則。

這種世界規則柔軟的狀態,持續了大約20億年的時間,之後便是崩塌。

崩塌後的世界,很多規則變的硬性,意識生命體,再想依靠意識憑空改變世界規則,已經變的幾近不可能。

隨著崩塌,非物質生命逐漸消亡,物質生命開始出現。

在隨後的26億多年中,這個世界出現了許多物質生命文明。這些發展出科技的物質文明,有的在文明發展的漫長道路中因為各種原因,而內鬥消亡。

有的在科技發展達到一定地步,可以脫離太陽係三維世界之後,文明整體遷移去了更高的維度世界。

按照恒星係傳統的定義,46億年前到26億年前的太陽係世界,可以稱之為恒星係軟規則崩塌前的時代。

26億年前至今,則為世界規則硬化後的跌落崩塌時代。”

說完,或許是安覺得自己前麵講的有點不準確,於是他不等墨辰說話,又繼續說道:

“按照維度矩陣信息庫的記載:

在最初河係和恒星係之間,是可以直接到達的。如太空中距離最近的兩顆恒星,兩個相鄰恒星係裡的星際文明便可以借助飛船直接到達,這時候並沒有形成係統的三維恒星係規則屏障。

不過,在這個時期的飛船也不能飛太遠。因為當本文明的飛船距離一個恒星越遠,恒星創新所支持的法則力度便會越弱,最終飛船會由於法則轉換的限製原因,而壞死在恒星和恒星之間的虛空中。

在宇宙的最初,若兩顆恒星之間法則較為相近,從一顆恒星可以直接飛往另外一顆,期間飛船上麵的生命,可以在飛行過程中,逐漸適應另外一顆恒星的法則。

之後是法則穩固期,恒星和恒星之間的法則互相固化偏離。這時,低等文明常規物質手段已經無法到達相鄰的恒星。

飛船和宇航員會迷失在自身的幻覺中,宇宙進入矩陣時期。

隨後是封閉期,就是念殷你所理解,剛才說的,恒星在光年範圍內成為一個封閉的圓或者橢圓。

這個時期,物質麵的表現就是黑洞的一種,但其中的文明得以繼續存在,屬於絕對穩固的物質化世界。

在這種世界中沒有靈場生命,隻有純物質生命和文明,這種機製讓弱小和後來的文明得以存在與發展。

這個時候,已經是屬於後矩陣期,我們現在的太陽係,所處的時期,便是這個時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