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吾誰與歸】(2 / 2)

九錫 上湯豆苗 6302 字 5個月前

“陛下,臣還是想回邊疆。”

陸沉最終還是給出一個略顯固執的回答。

其實這種場麵在君臣奏對中並不常見,絕大多數臣子都沒有權利拒絕天子的任命,更何況是陸沉這樣年輕位卑的武將。

然而李端不是十多年前一意孤行葬送北地江山的先帝,這十二年裡他麵對紛繁複雜的朝堂格局,頗為艱難地披荊斬棘步步為營,早已養成傾聽臣子意見的習慣。陸沉也非宦海沉浮圓融自如的老官,朝氣蓬勃和直言敢當是他給李端最深刻的印象。

李端微笑道:“你擔心留在京城無法施展胸中抱負?”

陸沉很清楚耿直和狂妄的區彆,垂首回道:“陛下,臣雖然立了一些微薄功勞,但那隻是靈光一閃,而且要歸功於蕭、厲兩位大都督的教導和提點。臣從小就沒有讀書作文的天分,連府試都無法通過,更不懂得官場規矩,而且性情魯直不擅交際,留在京中恐怕會時常給陛下添麻煩。”

李端想起這個年輕人在礬樓的表現,不禁點頭道:“你很誠實。”

陸沉懇切地說道:“另外一點,臣於軍事上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如果能繼續跟在蕭大都督身邊,或許臣能不斷提升自己。陛下決意北伐,對於像臣這樣在淮州邊境長大的子民而言,這無疑是萬分鼓舞的消息。與其留在京中,臣更想在邊境衝鋒陷陣,為陛下達成夙願貢獻力量。”

“很好,如果朝中大臣都如你這般想法,朕何愁大業不成。”

李端心緒微微激蕩,目光再度轉向木架上懸掛的地圖,沉吟道:“方才你說江北兩地,以你這次全程參與戰事親眼旁觀的體會來看,哪邊更適合作為突破口?”

陸沉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臣認為東陽路更加適合。”

“為何?”

李端略顯不解。

他雖然居於深宮之中,但是因為蕭望之和厲天潤的支持與信任,他對邊境的局勢並不陌生。

淮州北麵與北燕東陽路接壤的地方,被青田城和湧泉關這兩處險要隔開,大軍很難從容北上。西邊的沫陽路則完全不同,這裡地域廣袤道路發達,如今又占據江北七城,形成一大片實占區域,從這個方向北上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陸沉應道:“陛下,偽燕沫陽路丟失東南部區域,看似我朝占據優勢,但是敵人在吃了這個大虧之後已經在北線布置重兵。表麵上我軍如果北上可以有很多選擇,實則不然,蓋因攻守並非定勢,隨時都有可能轉換,眼下我軍的主要任務還是穩固防線。”

“你是說,進軍沫陽路需要非常多的兵力?”

“是的,陛下。”

“東陽路有何不同?”

“東陽路的門戶是湧泉關和青田城,攻擊目標很少,似乎對我軍不利,但是隻要啃下這兩塊硬骨頭,後麵便可以穩紮穩打逐步推進。這一點與沫陽路截然不同,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沫陽路我軍攻下一座城,就要防備四麵八方可能出現的敵軍,必然需要大量的兵力維持戰線。”

李端終於明白過來,他雖然時常和蕭厲二人書信往來,但是這個時代的信息流通速度實在太慢,他又不能動不動就啟用八百裡快馬,這樣的溝通效率委實低下,很多問題也難以得到詳儘的解答。

不像此刻陸沉在他麵前,三言兩語就能捋清問題。

他緩緩道:“所以你是想說,東陽路這邊打下一座關隘或者城池,我軍可以精準預判敵人的反撲路線,並且做出正確的應對。”

“陛下聖明。”

陸沉輕輕拍了一記馬屁,然後拋出自己的第二個理由:“偽燕東陽路北麵,存在著很多北地齊人組成的草莽幫派,他們生活在山野之間,對於偽燕朝廷和景朝軍隊抵死不從,這些都是可以團結的力量。”

李端雙眼一亮,讚許地道:“好法子,如果能喚起北地子民對大齊的向心之力,偽燕境內必然自顧不暇,東陽路肯定會陷於首尾不得相顧之境地。”

陸沉點到為止,沒有在這件事上說得太過深入。

李端對今日這場召見十分滿意,不僅是陸沉讓他感受到頗為難得的清新自然之意,與朝堂上的渾濁沉悶截然不同,這個年輕武將的眼光和表現更讓他有意外之喜。

如此人才留在京中確實可惜了。

他凝望著地圖上的江北地形,頷首道:“確如你所言,邊疆才是更適合發揮你才能的地方。接下來這段時間朕還會召見你,除此之外你也不必窩在宅子裡,去城內各處散散心,也不枉來京城一趟。”

所謂聽話聽音,陸沉心中一鬆,皇帝這番話顯然是告訴他不會在京城待太久,至於對他的安排暫時還沒有下定決心。

他不急不躁地說道:“臣遵旨。”

李端微微一笑,搖頭道:“往後在朕麵前不必拘禮。回去歇息吧,等到月底召開大朝,朕會送你一份禮物。”

“謝陛下恩典,臣告退。”

陸沉躬身一禮,旋即向殿外退去。

李端看著他的背影,微微點了點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