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矢陣是非常實用的進攻陣型,主將和帥旗位於陣形後部,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
相較於強攻姿態的魚鱗陣,鋒矢陣更加兼具防禦能力,前鋒張開的箭頭可以充分抵禦來自敵軍兩翼的壓力,缺陷便是尾側後鋒的力量相對空虛。
平原北側,在齊軍列陣的同時,女魯歡隻看了幾眼便下達精準的應對之策。
景軍的陣型組成隻比齊軍稍晚一些,並未給對方突襲的機會。
一個龐大的方圓陣出現在蕭望之視線之中,這是一種偏向防守的陣型,主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布防,強弓手、長槍兵、刀盾兵依次排列,堪稱密集防守的典範。
方圓陣在士卒素質足夠精銳的前提下,可以抗住至少兩三倍的敵人,唯一的弱點是因為陣型的結構過於密集且嚴整,導致機動能力嚴重不足,在占據優勢時很難轉化成絕對的勝勢,即無法對敗退的敵人展開追擊。
然而女魯歡根本不在意這個弱點,因為他手裡還有兩千精銳騎兵,這可不是燕軍拿來充門麵的廢物,而是常年操練不斷、極其擅長捕捉戰場機會的景朝鐵騎。
一旦齊軍出現短時間難以彌補的破綻,這支騎兵便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隨著高亢悠遠的戰鼓聲響起,淮州軍大陣逐步前壓,景軍沉穩地應戰。
這兩支同樣精銳、前麵有過三次交鋒的軍隊再度交手,初期的試探很難起到顯著的效果,弓手之間往複的箭雨更像是戰場上獨特的招呼。
景軍騎兵停留在戰場側翼,女魯歡並未讓他們衝擊淮州軍的陣型,因為隻要是親身經曆過戰爭的將領,都知道騎兵的作用不是硬闖陣型完整的重甲步卒大陣,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是騎兵損失慘重,步卒陣型安穩如山。
即便是以陷陣聞名的鐵甲重騎,想要撼動訓練有素的步卒大陣都非常困難。
對於蕭望之和女魯歡這兩位主帥而言,當下最重要的便是比拚耐心。
殺伐聲漸次而起,淮州軍以鎮北軍為前鋒,來安軍為中軍,一點點擠壓景軍的前沿陣地。
這樣的戰爭看似不像宛亭之戰那般壯懷激烈,慘烈程度卻有過之,特彆是那些身披全甲的排頭兵,幾乎是用身軀為同袍蹚出一條血路。
整齊劃一的動作,逐漸趨同的嘶吼,煌煌青史之上記載的戰役落在眼前這片平原上,便是一幕幕令人眼眶發澀皮肉發緊的畫麵。
長槍刺入身體,再抽出的時候不會帶出一蓬鮮血,而是扯出甲胄裡麵的棉絮,繼而隱約看見外翻的皮肉,鮮紅的血從皮肉間湧出染過戰袍,染出絲絲縷縷蜿蜒盤旋的痕跡。
戰士往往要過上幾瞬才能感受到那種撕裂的疼痛,有人會發出淒慘的叫聲,有人則會因為極度的恐懼和亢奮而渾身戰栗。
當他倒下之後,後麵的同袍會踩著他的屍首繼續向前,迎著對麵如林一般的兵器,望著對麵那一張張同樣從緊張到麻木的麵龐,握著自己的兵刃往前捅刺。
這裡沒有神乎其技的計謀,沒有慷慨激昂的悲歌,隻有極其簡單且重複的動作——往前走,殺死擋在你麵前的敵人,或者死在敵人的手裡。
推進,絞殺,循環往複,直到有一方陣型崩潰。
兩軍主帥冷靜地觀察著戰局,無論蕭望之還是女魯歡,這個時候在他們臉上看不到一絲一毫的不忍。
這一次他們沒有輕易下達變陣或者撤軍的命令,仿佛彼此都心知肚明,今日必然會分出真正的勝負。
直到——
戰場西南側,一杆大旗出現在凜凜朔風之中,上書“飛雲”二字。
戰場東北側,又一杆大旗迎風招展,上書“泰興”二字。
兩員悍將宋世飛和康延孝終於率軍在約定的時間內趕到,最多隻需要一刻鐘,這兩支生力軍便能殺入戰場。
然而即便局勢突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萬景軍依舊沒有出現半點慌亂姿態,前軍牢牢擋住淮州軍的突進,方圓陣內部有條不紊地輪轉換防。
那兩千景軍騎兵依舊停留在原地,他們甚至沒有去阻截全是步卒的飛雲軍。
中央陣中,女魯歡站在瞭望車上,平靜鎮定地看著兩支忽然出現的齊軍,不輕不重地下達第二道軍令。
“待敵軍援軍切入戰場,爾等再發出訊號。”
幾名傳令官異口同聲地說道:“遵令!”
女魯歡向前方望去,雖然他不可能看得清蕭望之的身影,卻仿佛是在對那位南齊名將說話:“如果這就是你的殺手鐧,那未免有些名不副實。”
淮州軍後部,蕭望之自然聽不到女魯歡的低語,正色道:“傳令,飛雲、泰興二軍即刻切入敵軍兩翼,直取敵方中軍。”
“遵令!”
號角聲響徹此方天地,旗語號令做出更加明確的指示,兩支生力軍旋即展開浩浩蕩蕩的衝鋒。
“殺!”
蕭望之聽著戰場兩側傳來的咆哮聲,雙眼微眯望著前方的景軍大陣,淡淡道:“這世上哪來無懈可擊的銅牆鐵壁。”
語調雖輕,卻如金石之音。
為本書001號盟主“寒煙暮雨醉華年”補更完成。今日4更,還欠31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