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暴風雨來臨之前】(2 / 2)

九錫 上湯豆苗 6116 字 4個月前

紅衣女子走到窗前,凝望著逼仄庭院中一抹初夏的景色,輕聲道:“我不著急,我有足夠的耐心等到那一天。”

……

皇宮,文德殿偏殿。

最近朝廷各項政務平穩推行,對邊軍將士的封賞、定州各級官府的組建、江南十三州的日常事務處置,在中書和樞密院的密切配合下,稱得上井井有條。

故此當天子決定召開一場僅有重臣參加的小朝會,所有人的心情都很平穩。

隻不過這場小朝會的規格一點都不低。

兩位宰執、樞密使、上將軍、大將軍、禦史大夫和六部尚書等等皆至,連翰林學士和國子監祭酒這些清貴文臣都出現在偏殿內。

各位重臣基本都是互相熟悉的麵孔,隻有兩人初登大堂,進入朝廷大員的核心圈子。

其一便是南安侯、執掌南衙六軍的大將軍侯玉。

第二位則是前不久加封的山陽侯、目前尚無具體官職在身的陸沉。

龍椅之上,李端環視群臣,對呂師周說道:“給左相賜座。”

李道彥拱手道:“謝陛下厚愛,老臣不敢逾越禮製。”

李端望著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眼中流露幾分複雜的情緒,溫和卻又不容置疑地說道:“左相,朕還要仰仗你輔弼朝綱。對於朕來說,沒有什麼繁文縟節比你的身體更重要。”

呂師周搬來一個圓凳走到近前,又攙扶著李道彥落座。

李道彥顫顫巍巍又滿麵感動地坐下。

群臣旁觀這一幕,猛然間意識到一個問題,左相確實已經年老體衰,臉上的老人斑越來越明顯。

李道彥雖已老邁,靈台依舊清明。

方才簡短的對答之間,他便能體會到天子的關切不是做做樣子,而是真心擔憂他的身體狀況。

回首過往,老者心裡亦不禁泛起幾分唏噓。

元嘉之變過後,齊朝已經接近亡國的邊緣,畢竟皇帝、太子和很多重臣都死在河洛城裡,整個朝廷體係瀕臨崩潰。

李端一路逃到永嘉,因為皇七子的身份得到李道彥和韓靈符這兩位重臣的支持,匆匆登基即位延續大齊國祚。

後來的十多年裡,韓靈符因為身體原因退出朝堂,中樞便成為李道彥的獨角戲。

大體而言,李端和李道彥的合作還算默契,除了是否支持北伐這件事之外,其他方麵基本沒有發生過很嚴重的分歧和矛盾。

君臣攜手同行路,漫漫風雨十五載。

如今李道彥明確感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衰老無力,他已經不再顧及大部分政務,悉數交給右相薛南亭和六部尚書,隻決定一些關鍵的問題。

不過隻要他還能神誌清醒地出現在朝堂上,滿朝公卿就必須尊重這位老人的意見。

這便是李端特地為他賜座的原因。

“眾位卿家,朕今日召伱們入宮,是因為有件事在朕心裡積鬱良久,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言明。”

向李道彥表示尊重之後,李端環視眾人,不疾不徐地打開話匣子。

這句話瞬間讓所有重臣都打起精神來。

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天子明確表達“積鬱”二字,群臣怎敢無動於衷?

若是放在李端剛登基的時候,他這句話或許還沒有多少分量,但是如今朝中已經有不少大臣成為李端的親信。尤其是今年邊軍收複定州襲取河洛,迫使強大的景朝簽訂盟約,這讓李端的威信暴漲到空前的程度。

在一群重臣表完忠心之後,李端不著痕跡地看了一眼站在侯玉身後的陸沉,繼而道:“這幾年邊軍將士捷報頻傳,朕自然很欣慰,但是朕始終堅持認為,大齊重現當年盛景不能隻依靠邊軍將士。”

樞密使郭從義和上將軍王晏眉頭微動。

對於這些站在權力巔峰的聰明人來說,聽話聽音幾乎是必備的技能。

天子說大齊不能隻依靠邊軍將士,這句話並非是要拔高京軍的地位。

下一刻,李端繼續說道:“朕左思右想,百般斟酌,最終還是覺得京軍目前的狀況不符合朝廷的要求。故此,朕有一個想法,眾位卿家今日共同參詳。”

“朕要改製京軍。”

一語出,滿殿寂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