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何人可為壓艙石】(2 / 2)

九錫 上湯豆苗 5864 字 4個月前

十五名將官調換,意味著京軍各軍頂多拿出一個軍職交給邊軍,同時派出一人前往邊疆學習經驗。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這隻是一個開始。

天子一旦打開這個缺口,將來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邊軍武將入京。

樞密使郭從義沉思片刻,躬身道:“臣領旨。”

“還有一件大事。”

李端再度開口,這一次他的神情顯得很凝重,望著殿內重臣謹慎的神色,他緩緩說道:“自從十四年前朕即位以來,京軍的建製便沒有變過,朕覺得這不是一件好事。”

此言一出,殿內的氣氛立刻變得很嚴肅。

其實天子最初便說過這句話,這也是郭從義始終沒有表態的原因。

陸沉釜底抽薪的策略雖然厲害,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有很多可以琢磨的細節,未必就是一個死局。

相較於此事,郭從義更在意天子提過的京軍建製之變。

聽聞天子所言,郭從義沉穩地應道:“陛下,對於京軍而言,維持穩定更加重要。”

李端並不意外郭從義的直接表態,那天在觀雲台上,陸沉勸諫他莫要操之過急,徐徐圖之方為王道,一下子拋出太多奪權之舉,郭從義等人和他們背後的江南世族肯定無法接受。

但是,李端知道自己不能一直等下去。

望著郭從義恭敬卻堅定的神情,李端淡然道:“郭樞密聽朕說完。”

郭從義垂首道:“臣唐突無狀,還請陛下恕罪。”

李端搖搖頭,然後直白地說道:“朕想在王愛卿之外另設一位上將軍,由他們二人共領北衙六軍。”

王晏此刻反倒不好開口,否則有攬權之嫌。

郭從義問道:“不知陛下準備提拔何人?”

如果天子口中說出“陸沉”二字,郭從義反倒會鬆口氣,因為這項任命絕對無法讓滿朝公卿同意。

李端平靜的目光掃過陸沉,在王晏身邊停下,淡淡道:“大將軍劉守光。”

劉守光的資曆足夠勝任執掌北衙的上將軍,而且這個人選基本不會引起朝臣的反對。

問題在於,劉守光調任北衙,誰來接替他的南衙大將軍之位?

李端繼續說道:“朕準備對南衙建製進行一番調整。劉卿家赴任北衙之後,南衙十二軍改為三位大將軍共領。南安侯侯玉掌虎威、寧威等四軍。郭樞密暫時兼任大將軍一職,轄製平威、強威等四軍,等過段時間朝廷公推有了合適的人選,你再移交這四軍之權。”

侯玉的心情很煩躁,因為他原本和劉守光分掌十二軍,如今卻被天子一句話砍掉兩軍,可是經曆過先前的出醜,眼下他委實沒有底氣出聲反對。

郭從義本應感到喜悅,他身為樞密已經位極人臣,如今天子又將京軍一部分軍權交到他手中,這可是無上的恩寵和信任。

然而這位樞密使臉上的表情頗為沉重,問道:“陛下,此舉——”

李端再次打斷他的話頭,略顯強硬地說道:“李景達將振威軍帶去定州都督府,第三位大將軍暫時隻負責轄製剩下的定威等三軍。朕決意,由山陽侯陸沉暫領大將軍一職,將來若有需要再做調整。”

滿殿死寂。

下一刻,樞密使郭從義一拂袍袖,大禮參拜道:“陛下,京軍建製關乎京畿之地的安危,更關係到京城的穩定,萬萬不可擅動。臣惶恐,臣死罪,叩請陛下收回成命!”

上將軍王晏同樣跪地道:“郭樞密所言發自肺腑為國籌謀,臣叩請陛下三思!”

侯玉緊隨其後。

六部尚書、翰林學士和國子監祭酒等人相繼跪地勸諫。

現任大將軍劉守光心中喟歎,雖然沒有出言勸諫,但也隻能與其他重臣一樣跪了下去。

片刻之間,殿內群臣跪倒一片,無不懇切激動地祈求天子收回旨意。

隻有兩位宰相和陸沉沒有動作。

李端望著眼前這一幕,隻覺一股滔天巨浪撲麵砸來,饒是他貴為九五之尊,此刻也不禁雙唇緊抿,手指悄然刺進掌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