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殊途同歸】(1 / 2)

九錫 上湯豆苗 4074 字 3個月前

旬陽城,一套古樸雅靜的宅院內。

王安和王承這兩家人暫時住在這裡,另外幾家王氏族人則住在相鄰的院落內。

這些自然是王紹的安排,旬陽城這支王家雖然隻是偏支,在此地亦算得上望族,置辦幾套宅院不在話下。

如今王初瓏不必再隱藏身份,可以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

雍丘大捷的消息早已傳遍江北,然而喜慶的氛圍沒有持續太久,一個噩耗很快便使得悲傷籠罩天際。

大齊天子於四月十九賓天。

“初瓏,陸侯現在應該啟程返京了吧?”

王承神情肅然,望著坐在下首的女兒問道。

王初瓏微微垂首道:“回爹爹,女兒不知。”

王承看著她清減的麵容,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

兩年前她隻帶著一個貼身丫鬟決然南下,雖說陸家和旬陽王家都不會虧待她,但一個弱女子在這個混亂的世道裡奔波不休,擔起本該由王家男兒包括他本人承擔的責任,這一切談何容易?

他輕歎一聲問道:“這段時間陸侯沒有書信送來?”

王初瓏抬起頭來,恬靜地說道:“爹爹,陸公子軍務繁忙日理萬機,肩負十餘萬人的生死存亡和江北疆土的安危,自然沒有精力操心這些瑣事。”

“也對,還是你看得更透徹一些。”

王承點了點頭。

其實他問的不隻是陸沉和王初瓏的私事。

大齊天子賓天,在齊軍取得雍丘大捷的前提下,對於江北局勢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陸沉、蕭望之和厲天潤任意一人都能主持大局,大齊邊軍的士氣處於頂峰,景軍一場慘敗之後勢必要舔舐傷口,這種情況下邊疆自然安穩無憂。

但是對於翟林王氏來說,這是一個很微妙的時間節點。

正常情況下,王家會和凱旋的將士一道返京,並且得到朝廷的正式接納和封賞。

從最開始王初瓏帶著燕國東陽路兵力部署圖南下,到朱振在雍丘之戰前期的卓越貢獻,再到翟林王氏舉家南投之前將河洛城攪得一團亂麻,逼迫慶聿恭主動尋求決戰,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功勞。

誰都無法抹去。

問題在於天子此時駕崩,朝廷最重要的大事是國喪和新君登基,很多既定的計劃將會發生變化。

若是新君有意冷落翟林王氏,將他們丟在江北閒置一年半載,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眼下翟林王氏最大的依靠是陸沉,也隻有這位姑爺才能保證他們獲得該有的利益。

王承問王初瓏的兩個問題,實際上便是詢問陸沉是否有這方麵的安排。

王初瓏的回答則耐人尋味。

王承不太確定她有沒有聽懂自己的言外之意,還是說女生外向,不願因為這些事情去打擾陸沉。

就在他準備說得明確一些之時,旁邊的王安悠悠道:“兄長,陸沉肯定會回京,因為他是大行皇帝最器重的年輕臣子,朝廷不會讓他錯過國喪之儀,總得讓他送大行皇帝最後一程。”

王承聞言點頭道:“是,隻不知——”

王安很乾脆地打斷他的話頭:“兄長,即便朝中那些大人不好相與,你也該相信陸侯的秉性,更該相信侄女的眼光。我已經讓人去淮州廣陵府置辦宅院田產,過段時間我們便遷往廣陵。等大齊邊軍收複定州北部,族中老少便可從寶台山啟程南下。”

王承略顯意外地問道:“定居廣陵?”

王初瓏滿含深意地看向自己的親叔父。

王安平靜地說道:“陸家的根基在廣陵,難道我們王家要去江南?”

王承漸漸醒悟過來。

眼下王家的每個選擇都會影響深遠,緊跟著陸沉自然是最穩妥的決定。

舉家遷往廣陵可謂一舉多得,既能讓陸沉明白王家的心意,又能免受江南門閥的排擠和嫉恨。

在江南門閥看來,翟林王氏最大的威脅不是家資巨富,不是王承這種文壇大家,甚至都不是王安的名望,而是江北第一門閥所擁有的人才和底蘊。

尤其是王家女即將成為陸沉的正室夫人,一旦擁有陸沉的支持和提攜,王氏子弟不需要太久便能在江南遍地開花,入朝為官更是輕而易舉。

如果這個時候王家選擇在江南落地生根,必然會引來江南門閥的圍攻。

一念及此,王承愧然道:“是我想的太簡單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