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804【罪在朕躬】(2 / 2)

九錫 上湯豆苗 4062 字 1個月前

陸沉略感錯愕,他雖然和薛南亭交情不深,但是有薛老神醫這層關係在,對這位左相的性情可謂十分了解。

緣何他能從薛南亭的眼中看到幾分愧疚?

他不及細思,薛南亭已經回過頭去,百官腳步不停,走向前方的端誠殿。

大樂奏起,天子駕臨,群臣行禮如儀。

一套程序過後,大殿重歸安靜。

李宗本高坐龍椅之上,環視下方群臣,並未刻意在某人麵上停留,緩緩道:“列位卿家,如今江北局勢穩固,景賊不敢覬覦我朝邊境,戰事暫時落幕。對於在戰事中立下功勞的將士們,朕已經命軍事院擬定封賞章程,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之內會逐步落實。至此,可以對前年冬天至去年夏天的戰事做一個總結。”

這個開場白讓殿內很多官員心生不解。

那場戰役不是已經結束了嗎?

有功之士皆被封賞,除了身為主帥的山陽郡公陸沉,但今天這場大朝會肯定會給陸沉嘉賞,此外犯錯的人比如韓忠傑也被問罪,按理來說已經畫上了一個句號。

李宗本將群臣的反應儘收眼底,繼續說道:“此戰分為兩個階段,前半段從我朝大軍北上至考城大敗,後半段則是陸卿家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連續取得堯山關大捷、太康大捷和飛鳥關大捷。雖說此戰最終以我軍勝利告終,但是在前半段的損失不容忽視。朕反複思量,之所以會出現考城大敗,一戰折損五萬精銳將士,完全是因為朕錯誤判斷了形勢,發起北伐的時機過於倉促。”

此言一出,群臣惶然,有人忍不住高聲道:“陛下何出此言?”

李宗本眼簾垂下,愧然道:“考城之敗,五萬大齊兒郎命喪沙場,後續靖州防線被敵人來回踐踏,十四城落入敵軍之手,無數大齊子民飽受蹂躪,朕豈能心中無愧?故此,朕決意頒下罪己詔,昭告江南江北各州府。”

聽到“罪己詔”三字,群臣並不陌生,但依舊很震驚,因為當年朝廷南渡之前,將大齊折騰得民不聊生的成宗、也就是李宗本的祖父可從未想過下一道罪己詔。

李宗本沒有給群臣勸阻的機會,隨即看向側麵肅立的苑玉吉,後者遂邁步走到禦階之前,攤開聖旨高聲誦讀。

“朕以涼德,纘承大統。意與天下更新,用還祖宗之舊。不期倚任非人,遂致景虜猖獗……”

苑玉吉的聲音在大殿內回響,絕大多數朝臣一臉凝重的神情。

左相薛南亭和吏部尚書李適之較為冷靜,不光是因為他們所處的位置,更在於他們提前知曉這封罪己詔會出現。

數日前兩人聯袂入宮,李適之提出了幾項建言,罪己詔便是其中之一。

“重念靖州之民,罹此一時之難,棟宇或遭於煨燼,田疇並喪其犁鋤,老稚有蕩析之災,丁壯有係累之苦……”

苑玉吉繼續念著,語調十分沉穩。

這封罪己詔重點在於那一戰的前半段,乃是李宗本對倉促北伐、考城之敗、靖州垂危的總結和反省。

這時候很多大臣猛地想起不久前那封暗中流傳開來的奏章。

出自山陽郡公陸沉之手。

即便有些人懷疑這封文辭懇切的奏章非陸沉親筆所寫,但這一點都不重要,關鍵在於天子居然對邊軍主帥如此誠懇的勸諫視而不見,難免會引起朝野的物議。

而如今這封同樣發自肺腑的罪己詔一出,至少能夠安撫大齊臣民之心。

“在朕日禦萬幾,自然多有違錯,惟肯聽言納諫,則有過必知。朕每自恃聰明,不能聽言納諫。古雲,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朕於斯言,大相違背,此朕之罪也。”

“朕甚愧之!”

在罪己詔的最後,李宗本承認自己沒有采納一些大臣諸如薛南亭、陸沉和許佐的諫言,以至於釀成大錯。

苑玉吉收起聖旨,恭敬地後退。

滿殿寂靜,群臣肅然。

他們望著龍椅上的天子,不論心中作何想法,至少麵上隻有敬服之色。

身為臣子,他們當然不能說“陛下知錯就改就是好皇帝”的糊塗話,於是在左相薛南亭的引領下,殿內響起一片稱頌聲。

“陛下聖明!此乃大齊之福!”

陸沉亦在稱頌的人群之中,他並未顯得特立獨行。

在李宗本剛剛說出罪己詔的時候,他就想起那日在宮中禦花園,他對李宗本說過為何不同意讓韓忠傑起複,這和朝堂上的權力爭鬥無關,而是他不能讓那些無辜的將士們死不瞑目。

李宗本頒下這道罪己詔當然不可能隻是為了回應陸沉,但至少有幾分用意在裡麵。

陸沉直起身來,稍稍抬眼望去,剛好撞上李宗本看過來的視線。

君臣二人眼神交會,因為距離不算遠,陸沉勉強能夠看清天子的臉色。

李宗本神情平靜,很顯然這封罪己詔並非他的違心之舉。

下一刻,李宗本開口說道:“萬幸國有良將,可保社稷,這才是大齊之福。陸沉。”

“臣在。”

陸沉邁步出班,拱手一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