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慶山當然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隻能點頭道:“是。”陸沉冷笑一聲,漠然道:“照你這麼說,我為何要回京?”
殿內一片死寂。
景慶山語塞。
許太後的臉色不太好看。
便在這時,一個鎮定的聲音響起:“秦國公果然能言善辯,不過在下官看來,即便景尚書的推斷沒有真憑實據,亦不能洗去國公身上的嫌疑。如今刺客不見蹤影,不代表國公就能安穩無憂,因為大行皇帝早就發現了你的不臣之心。”
群臣循聲望去,隻見是錦麟李氏之主、吏部尚書李適之。
陸沉抬眼望著這位滿身清貴之氣的文臣,麵上竟然浮現一抹淺淡的笑意,問道:“李尚書此言何意?”
李適之沒有直麵陸沉的問題,反而正色道:“薛相,許相,難道你們真打算眼睜睜看著此人還能泰然自若地站在朝堂上,卻將大行皇帝的叮囑拋之腦後?”
所有人關注的焦點瞬間彙聚在兩位宰相身上。
許佐嘴唇翕動,看著不遠處的陸沉,眼中似有千言萬語,儘顯掙紮艱難之意。
薛南亭麵色沉肅,片刻後轉身對著陸沉,緩緩道:“七天前,大行皇帝命中書擬旨,派內侍省少監苑玉吉帶人前往賀州龍林城捉拿原刑部尚書高煥,以及其兄高確,蓋因這二人涉嫌謀劃兩年半前的皇陵刺駕案。四天前,大行皇帝召本官、許相和李尚書入宮,言明當年之案細節蹊蹺處,並告知我三人,當初兩名隱藏在工匠中的刺客是受長樂寧家餘孽寧不歸指使。”
聽到寧不歸這個名字,一些大臣頓露恍然,他們或多或少知道這個寧家破門子的故事,畢竟當年鬨得沸沸揚揚人儘皆知。
在所有人極其凝重的注視下,薛南亭似有猶豫。
李適之見狀便冷聲道:“大行皇帝還說,那個寧不歸現在還活著,因為他受到秦國公的庇護!我聽聞此事大感震驚,連忙派人暗查,發現寧不歸確實還活著,甚至還活得很滋潤,他居然大搖大擺地行走於江南望族之間,意圖串聯圖謀大事,有楓林傅家傅陽子為證!昨夜得知此事,我心知不妙,然而深夜不敢冒然入宮,原本打算今日清晨便入宮麵聖,卻不想——”
他雙眼泛紅,厲聲道:“不想遲了一步!”
聽到這番控訴,寧皇後的心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攥緊。
她不由得想起那日宮中家宴,席間陸沉的應答。
難道……
不!
寧皇後猛地驚醒,如果這件事真是陸沉做的,背後的許太後絕對不會容許局勢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因為她很清楚昨晚後半夜那些事,絕對離不開許太後的支持。
可是現在她該怎麼做呢?
薛南亭和許佐沒有否定李適之的話,這就證明確有其事,至少大行皇帝明確表露過對陸沉的懷疑。
先前景慶山的質疑更像是一時激動宣泄,很難讓所有人都相信陸沉因為受到一些猜忌就鋌而走險,然而此刻李適之和兩位宰相的表態截然不同。
如果寧不歸和高煥確實是兩年半前刺駕案的合謀者,陸沉又包庇這兩個人的話,那麼他身上的嫌疑會無限增加。
畢竟有一就有二,而且兩年半前失手,更會讓陸沉暗中布局滲透,到如今時機成熟便痛下殺手,邏輯上說得過去。
但是直到現在為止,仍然缺少最有力的證據,那便是寧不歸這個人。
陸沉搖頭笑了笑,坦然道:“你們說了這麼多,通篇聽下來都是懷疑、臆測、誅心之論,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果靠著三言兩語就能構陷清白之人,我確實會懷疑自己的眼光,懷疑這些年儘心竭力為這座朝廷舍生忘死,到底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秦國公倒也不必這般說,沒人能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將你定罪。”
李適之不再遮掩鋒芒,直白地說道:“你若沒有窩藏寧不歸,自然就沒有太多的嫌疑。”
陸沉雙眼微眯道:“李尚書打算搜檢秦國公府?”
李適之沉聲道:“國公之智無人不服,就算你真的窩藏欽犯,又怎會將其藏在國公府內?下官有另外一個想法,或許對於國公而言,城外銳士營三千騎兵的駐地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吧?國公麾下精兵無數,而這三千騎兵堪稱虎賁之最,誰敢闖入他們的營地拿人?”
一片沉凝之中,京軍驍勇大營主帥、軍務大臣元行欽點頭道:“確有這種可能。”
群臣肅然。
元行欽論地位肯定比不上三位國公,但是在當下的局勢裡,他手中握著實打實的五萬京軍,乃是朝堂上不容忽視的力量。
李適之定定地看著陸沉。
片刻過後,陸沉依舊鎮定地問道:“不知李尚書想怎麼查?”
李適之毫不遲疑地說道:“此事當然要由太後聖斷。”
許太後心中長舒一口氣,開口道:“臨江侯,你可願為朝廷分憂,領兵前往城外那三千騎兵的營地一查究竟?”
臨江侯便是另一位京營主帥,目前京城中和沈玉來、元行欽三足鼎立的實權武勳之一,京軍金吾大營主帥陳瀾鈺。
他並沒有立刻回答許太後,反而轉過頭目光深邃地看了一眼陸沉。
“如果是讓臨江侯來查的話——”
陸沉麵對殿內大多數人懷疑的目光,語調忽地放鬆,給出了一個連李適之都沒有想到的答案。
“有何不可?”
李適之心念電轉,他原本以為陸沉的反應會非常激烈,打算等到那個時候再拋出另外一樁隱秘,從而進一步釘死陸沉身上的嫌疑,爭取到絕大多數朝臣的支持,卻不想陸沉不按套路出牌。
在他遲疑之間,陳瀾鈺已經對那三位貴人躬身一禮,平靜地說道:“臣願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