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餘低頭望著手中的長劍,左手拈指輕輕一彈,便有龍吟聲不絕於耳。
風起。
崔餘神態從容身姿飄逸,看似輕描淡寫,卻如一位率性飄逸的畫師,以劍為筆信手拈來,勾勒出一幅奧妙絕倫雋永幽遠的畫卷,然後從中攫取一段蒼茫古意,落於長劍之上,化作萬千劍意,將林頡的身影籠罩其中。
“見此一劍,不虛此行。”
林頡眼中浮現無儘豪情,發出爽朗笑聲,驚起林間無數飛鳥。
旋即踏步向前,一拳帶起漫山罡風,倒卷而去!
……
皇宮,端誠殿內。
隨著李道彥離去、李適之吐血,大局便已底定,隻不過接下來收拾殘局依然沒有那麼簡單。
寧皇後雖從許太後手中接過大權,但她沒有因此得意忘形,很清楚眼下自己還很孱弱,甚至連後宮都無法掌握,必須要依靠殿內這些重臣。
至於誰才是那個最值得信任的人,寧皇後早有判斷,她滿含期待地看向陸沉,溫言道:“秦國公。”
陸沉微微垂首道:“臣在。”
寧皇後稍作沉吟,斟酌道:“本宮見識淺薄,素無理政經驗,驟然接過權柄,難免不知所措。國公忠心耿耿久經考驗,數度力挽狂瀾扶保社稷,如今理應擔起平定叛逆、厘清忠奸的重任,還望國公莫要計較先前紛擾,本宮感激不儘。”
陸沉誠懇地說道:“殿下言重了,臣豈敢不遵懿旨?”
寧皇後便欣慰地說道:“好,本宮便授國公臨機專斷之權,待京中風波平息,再行論功嘉賞。”
陸沉拱手一禮道:“臣遵旨。”
文武百官無不悚然。
寧皇後這短短一句話,等於讓陸沉掌握了生殺予奪的大權,京城內外所有勢力都必須仰其鼻息,可謂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其實按照正常的朝堂規矩,寧皇後這個時候應該將權柄分給兩位宰相、蕭望之和陸沉四人,讓他們相互牽製共同效力,這才是最穩妥的手段,但是這位年方二十六歲的皇後娘娘似乎很單純,行事手段還透著幾分稚嫩,竟然對陸沉如此信任。
薛南亭和許佐並未提出異議,注意到兩位宰相平靜的神態,一些重臣漸漸回過神來。
雖然今天是李老相爺完成對李適之的致命一擊,但是回想這幾個月的波詭雲譎,陸沉顯然早就看穿了李適之的謀劃,幾乎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否則京城東門不會突然打開,銳士營無法進入京城,丁會不會出現在朝堂上。
如是種種,足以證明陸沉有足夠的底氣扭轉局勢。
即便李道彥沒有走這一遭,最後關頭那些禁衛也無法得手,因為陸沉從始至終都沒有急於出手,很明顯他還有另外的底牌。
實際上陸沉已經掌控局麵,這個時候對他給予充分的信任才是最好的選擇。
那些重臣們悄然抬頭看向寧皇後,這位看起來確實要比許太後聰明且厲害。
寧皇後對下方的視線恍若未覺,繼續看著陸沉問道:“國公對當下的亂局可有對策?”
陸沉從容地說道:“臣認為第一件事便是要肅清宮闈。苑玉吉深受大行皇帝信重,如今仍舊是內侍省少監,臣認為可以命他主持此事,另外可讓沈侯調兩千禁軍相助,以防有人狗急跳牆。這隻是臣之拙見,若殿下有更加合適的人選,臣會全力支持。”
這番話讓寧皇後心裡頗為熨帖,同時暗中感慨自己沒有看錯人,於是欣然道:“本宮認為此議甚妥,便依國公之言。沈卿家,苑玉吉。”
沈玉來和苑玉吉同時出班應下。
寧皇後輕咳一聲,肅然道:“大行皇帝遇刺,宮中必有內奸,現在本宮命苑玉吉率領秘衛,即刻清掃宮闈,尤其是內侍省、禁衛、內衛之中,但凡有嫌疑者立刻關押,待審問清楚之後再做發落。沈卿家調兩千禁軍,著一忠心將領統率,配合苑玉吉行動。”
二人躬身領命。
寧皇後心中鬆了一口氣,她很清楚陸沉這個提議的重要性,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栽在這種時候,要是不將宮裡清掃乾淨,說不定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她和年幼的皇子已經魂歸太虛,局勢會瞬間反轉。
看著沈玉來和苑玉吉同時退下,她滿懷讚許和期待地看著陸沉。
信任之意展露無遺。
……
……
(注:古代大臣對皇後的稱呼有很多種,這裡寧皇後沒有真正臨朝,所以沿用殿下之稱,以後臨朝再稱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