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878【登長階】(2 / 2)

九錫 上湯豆苗 4715 字 2個月前

因新君年幼無法執掌權柄,由寧太後監國理政,正式臨朝稱製。

登基大典之後,寧太後攜新君於端誠殿召見滿朝官員,同時宣布了一係列封賞及官員任免旨意。

左相薛南亭加封太傅,授特進榮祿大夫。

右相許佐加封少傅,授光祿大夫,暫領吏部尚書一職。

榮國公蕭望之加封少保,魏國公厲天潤加封太保。

原本已經致仕的楚懷仲起複,任禮部尚書,加授榮祿大夫,負責操持大行皇帝喪禮儀程。

秘閣學士王安升任翰林學士。

刑部尚書高煥因為審理弑君大案以及抓捕逆賊有功,調任戶部尚書,刑部左侍郎尹博升任刑部尚書。

兵部尚書陳新才和工部尚書朱衡維持原任。

一眾軍方將帥各有封賞,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李景達任驍勇大營主帥。

雖然朝中各部衙還存在不少空缺,但是最關鍵的職位都已經有了能臣接任,至少可以保證朝廷接下來的正常運轉,往後隻需要君臣同心任賢選能,想來可以逐步解決那些問題。

經過這十多天的醞釀,今日寧太後公布的封賞和任命大多為人提前知曉,因此殿內的氣氛較為平和,沒有出現刺耳的聲音。

寧太後高坐龍椅之上,環視下方群臣,心中的情緒漸漸平複。

即便這幾天一直在做心理準備,但是當她帶著李道明從太廟返回皇宮,來到這座恢弘莊嚴的端誠殿,直麵數百名各色官員,難免會緊張不安。好在朝會進行得很順利,或許是先前那八百多顆首級帶來的震懾效果,從始至終百官都十分老實。

視線落於武勳班列,寧太後下意識地清了清嗓子,隨即朗聲道:“秦國公。”

在百官的注視下,陸沉鎮定地出班應道:“臣在。”

寧太後徐徐道:“哀家常年居於後宮,亦知愛卿建立功勳無數。從高宗朝建武十二年開始,卿投身行伍報效國家,親冒矢石不懼生死,一次次奮勇作戰,為大齊立下汗馬功勞。建武十三年,卿在榮國公的指揮下,率奇兵突襲河洛,重挫強敵銳氣,直接造成偽燕的滅亡,大漲我朝軍民威風。建武十四年……”

滿朝文武安靜地聽著。

其實他們對陸沉的功績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寧太後此刻如此鄭重,顯然是為了一會的封賞做鋪墊。

畢竟到現在為止,隻有陸沉這位最大的功臣還沒有獲得嘉賞。

寧太後儘量簡略地說完陸沉以前的功勞,繼而動容地說道:“李適之糾結黨羽,大逆不道弑君在先,嫁禍忠良在後,意圖窺視皇權顛覆社稷,幸得朝中忠耿之輩護持天家,又有李相拖著老邁之軀大義滅親,最重要的是秦國公臨危不亂,甘冒奇險與之周旋,最終得以挫敗逆賊陰謀,不讓一眾亂黨得逞,哀家感激不儘。”

陸沉拱手一禮道:“陛下盛讚,臣不敢當。臣累受皇恩,自當忠心報國。”

如今寧太後臨朝稱製,雖然李道明作為新天子就坐在她身旁,陸沉以及文武百官仍舊要以陛下相稱,這是朝堂規製。

寧太後頷首道:“愛卿謙遜,哀家卻不能虧待,否則便是賞罰不明。”

聽到這兒,群臣不由得都豎起耳朵。

薛南亭和許佐的表情有些嚴肅,其實在今日朝會之前,他們曾經詢問過寧太後會如何封賞陸沉,但是寧太後並未明言,隻說還需思忖。

寧太後稍稍抬高語調,不疾不徐地說道:“秦國公聽封。”

陸沉垂首道:“臣遵旨。”

寧太後望著這位比她還要年輕兩歲的臣子,一字一句道:“加封秦國公陸沉為淮安郡王,加授太保,領定州大都督,授提督江北定、淮、靖三州軍務之權!”

殿內不可避免地出現一陣騷動。

文武百官心中百感交集,他們終於親眼看到一位活著的郡王。

其實大齊曆史上異姓封王不算罕見,莫說二字郡王,就連一字親王都有,但是絕大多數王爵都是死後追贈,譬如韓靈符的東陽郡王。

如果說陸沉受封郡王還在一些朝臣的意料之中,那麼寧太後最後那句話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前年北伐大軍遭遇考城之敗、景軍大舉南下的時候,大行皇帝也曾授予陸沉這個權力,但是他同樣明確是“暫”領權柄,而今天寧太後很明確這是一個固定的職事。

一字之差,可謂天壤之彆。

陸沉抬起頭,冷靜地看著那位年輕的皇太後。

寧太後感知著殿內的騷動,當一些朝臣表露出質疑聲,她毫不猶豫地說道:“諸位卿家,景國已經擊潰代國的防線,他們將會解決後顧之憂,下一步必然會舉國之力南下。大齊即將麵臨生死存亡的關頭,豈能再互相掰扯猶豫不決?哀家相信陸沉的忠心和能力,隻有他才能統率軍中兒郎,為大齊擊敗強敵!”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寧太後站起身來,看著陸沉說道:“陸卿家,你可願領受重任,為大齊再建不世功勳?”

陸沉稍稍沉默,拱手道:“陛下厚愛,臣必當竭儘全力,不負所托!”

這位年輕的郡王擲地有聲

,隻是幾乎沒人察覺,他深邃的眼神中似乎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