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非常複雜的變化,實則隻是短短一句話——飛羽軍兩部利用景軍刻意露出的脫節和空隙,完成一次交叉換位。
她最擅長的就是在戰場上捕捉敵軍破綻,又怎會看不穿阿速該布下的圈套,之所以仍舊一頭鑽進來,無非是要借力打力,利用景軍讓出的空隙,完成飛羽軍成軍至今從未做過的戰場機動。在景軍後部衝上來的時候,飛羽軍同樣飛快加速,卻不是繼續撕咬景軍前部,亦非倉促迎戰景軍後部,而是極其堅定地繼續穿插而過,一半衝向景軍後部的左側,一半衝向景軍後部的右側。
這是一種騎兵用來切割步軍的高明戰法,此刻卻被厲冰雪用在騎兵對戰之中,效果出人意料,更給景軍後部帶來極大的危機。
景軍主將阿速該目光冷峻,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畢竟飛羽軍已在過往諸多戰事中展現出不俗的戰力。
前部將近五千騎在兩百餘丈的寬度上,組成數十行隊列,所有人舉起手中的長槍,向著對麵的飛羽軍發起衝擊。
此刻的戰場上,隨著兩支騎兵相隔的距離不斷縮短,策馬行進中的景軍騎兵張弓搭箭,朝著飛羽軍拋射出一輪又一輪箭雨。
除弓箭之外,他們基本都會配備一長一短兩種兵器,一般是長槍和彎刀,少數人還會攜帶短斧與套索。
景軍衝鋒之勢已成,此刻阿速該無法立刻做出調整,隻能看著飛羽軍從兩旁馳過,緊接著在厲冰雪和皇甫遇的率領下,兩支飛羽軍衝向景軍前後兩部的連接處,宛如蝴蝶穿,轉守為攻!
厲冰雪鎮定自若,向身後的傳令官比出一個手勢。
至此,戰場局勢變成景軍騎兵三個部分彙聚在一起,而飛羽軍出現在景軍後部的側後方。
在她的帶領下,飛羽軍將士紛紛拿起懸於馬腹的木盾,再加上敏捷靈活的閃避,景軍的箭雨並未造成多少殺傷。
相較而言,飛羽軍的武器配置同樣精良,但是在射術上終究比不過將此道視作看家本領的景廉人。
兩支騎兵在遼闊的戰場上逐漸接近。
從正麵看去,景軍騎兵宛如一堵厚實且堅固的牆。
當世騎兵有四技之說,即控馬、控刃、騎射和衝鋒,這四項是最重要的能力。
景軍後部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施行騎射之術,因為前方飛羽軍和景軍前部貼得很緊,幾乎是沿著他們的尾部對穿而過,這個時候向前拋射箭雨必然會殺傷己方同袍。
便在這時,景軍後部猛地加速前衝!阿速該臉上浮現一抹淩厲的殺意。
這就是景軍騎兵十分擅長的騎牆衝鋒,同時也是騎兵第四項技能衝鋒的進階。
齊人在這方麵天然處於劣勢,但是大齊疆域遼闊子民億萬,飛羽軍又由厲天潤耗費十年、集靖州都督府之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後續同樣得到陸沉的傾力支持,至少在騎術上不遜景軍。
這種戰術對騎兵的協同能力要求極高,必須保持統一的步調和速度,不斷加速最後像一堵牆砸在敵人的隊列中,即便是隊伍中某名騎兵的能力欠缺,也會被集體的力量遮蓋。麵對這種集團衝鋒,飛羽軍僅靠個人武勇絕對無法抵擋,因為此刻景軍依靠的不是勇氣和武功,而是長年累月磨礪出來的紀律性和執行力。
初次試探之後,兩軍對過拉開,隨後調整陣型再度對衝。
景軍前部在阿速該的指揮下再度分成兩部,一半向左掉頭,另一半向右掉頭,殺陣初露鋒芒!從上空俯瞰而去,隻見飛羽軍兩部從東西兩側對穿而過,原本他們要利用這個機會儘可能對景軍前部造成殺傷,但是景軍拚著付出一定的損失也要結成殺陣。
景廉人擅長操弓引箭,不代表貼身短打是他們的弱點。
也隻有訓練有素的大景天子親軍能夠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在戰場上完成如此高難度的戰術布置。
這支景軍騎兵乃景帝的心腹嫡係,武器配備之全麵堪稱武裝到牙齒上。
隻不過這一次飛羽軍並非是處於追擊的態勢,雙方的交鋒隻是片刻之間。
這是每個騎兵從開始學習戰法就必須熟練掌握的進攻手段,在調整好方位之後,借助慣用手的優勢強攻敵人最薄弱的肋部。
厲冰雪手持馬槊,身先士卒,胯下白馬縱躍如飛,勢不可擋地殺入景軍陣中。
頃刻之間,兩把尖刀狠狠捅進景軍後軍的肋部,這麼短的距離內他們無法繼續施展放風箏的手段,隻能眼睜睜看著飛羽軍大肆砍殺,根本沒有回身抵擋的能力,唯有拚命向前奔逃。
如果拉不開距離,他們的下場將會極其悲慘,因為騎兵在戰場上最害怕的是被敵人咬住尾巴!
飛羽軍士氣如虹,直殺得景軍騎兵人仰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