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抱還是不抱(2 / 2)

子瑜吃飯的速度倒也快。

一口米飯就著一塊肉碎,便能塞滿整個腮幫子。

象征性的嚼一嚼,然後就吞咽下去。

在她還沒吞咽之前,李青峰的第二勺飯就已經等在她嘴邊了。

如此,等前一口吞下肚去,又能立馬張嘴吃第二口。

五分鐘不到,小家夥便成功填飽了小肚肚。

李青峰滿意的放下碗勺,用紙巾擦了擦小家夥的嘴巴跟手。

再將她往學步車裡一放,這才有空坐上高大的椅子跟眾人一起吃飯。

而這個時候,眾人都已經吃了半飽。

很多沒帶過孩子的人都覺得帶孩子容易。

殊不知,在他們看來很容易的事情,其實是帶娃之人犧牲自我所換來的。

那孩子為什麼不哭不鬨呢?

是因為帶娃之人時刻控製著自己的情緒,不管自己再忙再累,也要先哄著孩子。

孩子自然不哭不鬨。

就像方才的李青峰,明明忙得腳不沾地了,可見子衡要玩遊戲,還是得強撐著精神一邊乾活一邊跟他玩。

如此,才有了子衡的乖巧。

孩子的乖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而是帶娃之人陪著哄著才有的。

如果大家都坐在沙發上玩手機,都不去照看孩子,任由孩子自己玩自己鬨,那估計沒一會兒就得雞飛狗跳了。

再說吃飯一事。

十個帶娃的,就有九個胃不好。

為什麼呢?

因為帶娃得先緊著娃娃的饑餓冷熱。

吃飯必須先讓娃娃吃。

等娃娃吃飽了,妥當了,不哭不鬨了,才能輪到帶娃的人吃飯。

遇到像子瑜這樣乖巧的孩子倒也還好。

要是遇到較為調皮好動一點的孩子,喂飯時間絕對不少於十分鐘,甚至更久。

而這個時候,飯菜基本上都涼了。

這還不是最要緊的。

更要緊的是,有些孩子特彆能鬨。

不是吃飽了就乖乖的。

吃飽了,他們還得要抱抱。

這大人剛吃兩口飯,他們就拔拉大人的大腿要抱抱。

抱還是不抱?

不抱就哭?

哭起來就沒完沒了。

然後就喉嚨充血紅腫,發炎,咳嗽,發燒。

得抱。

得哄。

如此,就經常會出現大人一手抱娃一手舀飯往自己嘴裡送的畫麵。

要是遇到知冷知熱的伴侶,那也還好。

這類人看到孩子哭鬨了,會搭把手。

要是遇到不知冷知熱的,那就隻能自己受了。

所以,人要相互理解。

在家帶孩子的,要理解賺錢養家人的不容易。

賺錢養家的,也彆覺得在家帶娃很輕鬆很舒服。

要相互理解,相互關心,日子才有盼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