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峰倒是有些意外了。
他先前隻覺得這個盤靜蓮爽利,現在看來,還有幾分傲骨呢。
他笑道:“你誤會了,我一點兒也不覺得你需要人同情。”
“你看你這有手有腳的,還身體健康,妥妥的一個健全勞動力,哪裡需要人同情?”
“就算你家裡有兩個孩子,可你家加上你跟你公婆,也相當於是有三個勞動力嘛。”
“三個勞動力養活兩個孩子,那不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你家婆的年紀看起來也不是很大,完全可以去周邊找點事情做。”
“那些給人摘果子或者種芋頭藥材的,一天也有百來塊錢。”
“你們這三個勞動力,一個月掙一萬塊錢完全可以做到。”
“你們要是做不到,那就是你們自己的問題,我可不會同情。”
聽到李青峰這些話,盤靜蓮並不生氣。
反而笑了:“您說的確實有道理。”
在農村,老人五六十歲下地乾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有些七八十歲的還在做事呢。
當然了,也不是說老人就活該累一輩子苦一輩子。
但生活就是這樣。
很多家庭裡的老人雖然沒什麼大的本事,但是卻不忍看著自家的年輕人被生活壓垮。
所以,即便他們七老八十了,也仍舊願意傾儘自己的力量去幫襯年輕人。
隻希望年輕人的壓力能減輕一些。
不說給年輕人多大的助力,隻要不拖累年輕人,對於絕大多數老人而言,就是莫大的欣慰。
更有甚者,病了倒了,也堅決不去醫院治療,隻望著自己能走得乾脆些,彆拖累孩子們就好。
很多老人都懷有這樣質樸的想法。
他們知道自己沒什麼本事,就隻能儘可能的不去成為孩子們的累贅。
甚至,即便一隻腳踏入棺材裡了,也仍舊想要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給下一代留下一些財富。
因此,在本地的勞動力向來是很廉價的。
有些無良的老板甚至會抓準老人們的這種心理,將工錢壓低到每天隻有五六十塊錢。
一天做八個小時的苦力,且不包午飯。
工錢卻僅有五六十元。
可即便如此,很多老人還是趨之若鶩。
當然了,這不包括盤靜蓮的公婆。
不過,盤靜蓮也從未因此而心生怨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