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不接其他訂單了?”
“為什麼?”
李青峰搖搖頭:“這個不好說,總之,你就聽我的吧。”
李青江為難了:“可問題是,咱們人手不夠啊。”
“機器這邊倒是沒有問題,但做糍粑的人手肯定是不夠的。”
李青峰目光看向正在做糍粑的婦人們,隻見她們一個個速度飛快的將一個小劑子變成一個糍粑。
其實這項工作本身也是可以用機器替代的,但李青峰沒用,就是想給村裡多創造一些就業崗位。
機器固然可以為作坊帶來更多便利,但也定然會讓工人的利益受到擠壓。
就像和麵一樣,一台機器擠掉的,極有可能是三四個人的工作。
三四個人背後,就是三四個家庭。
三四個家庭,便是好幾個甚至十來個留守兒童的童年。
李青峰眼下雖然動了要購買機器的念頭,但還是強行壓住了。
他道:“沒關係,人手不夠,就從村裡多找幾個人來。”
“現在不少人從外地打工回來了,可以讓他們來打短工。”
短工的工錢跟長期老手的工錢雖然不一樣,但也是一項不錯的收益。
有些人去城裡打工,一個月累死累活五六千已然不錯。
但在作坊這裡,靠近家中,早晚都能回家,又能賺點錢過年,大家自然樂意。
李青江不明白青峰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但還是應允道:
“好,那我等下就找人來。然後跟青河說先不接單子了。”
李青峰點頭:“那你們先忙著,我去看看金花嬸子。”
李青江問道:“後麵擴張的作坊已經弄出來了,是不是準備讓金花嬸子她們來這邊一起做事了?”
現在的作坊後邊又擴寬了不少。
和麵的機器在中間,重新開了個門。
一個門通向前方的油炸糍作坊,一個門通向後麵紅薯餅作坊。
李青峰搖頭道:“計劃有變,他們還在原地,等年後再考慮搬遷的事情。”
說完後,李青峰就帶著子瑜去了汪金花家裡。
汪金花家的房子就她自己一個人住,院子也寬敞。
自從要做紅薯餅後,家裡的雞鴨就全部拿去兩個兒子家養了。
現在院子裡被收拾得乾乾淨淨,房子裡麵也幾乎是一塵不染。
新鮮的紅薯在院子的廊道下清洗。
洗乾淨後,汙水倒入院子的排水溝裡,直達外頭。
廚房裡燒了兩個大鐵鍋,一個負責蒸煮紅薯。
一個油鍋負責炸做好的紅薯餅。
而製作紅薯餅的人則是在廚房隔壁的柴房進行。
因為汪金花家有兩個兒子,所以當初建房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兩個兒子要分家的事情。
為此,蓋房子時就直接蓋了兩個連在一起的廚房。
想著將來兩個兒子成家分家之後,也能各有一個廚房來著。
結果誰知道,千禧年後全國經濟高速發展,村裡幾乎人人都蓋得起房了。
年輕人去外頭打工一年,更是能掙半層房子回來,根本就看不上老一輩人蓋起來的古板老房子。
所以,兩個兒子成家前就分彆蓋了房子出去。
結婚後,就直接搬去了新房子裡。
如此一來,這多出來的另一個廚房就隻能用來放木柴了。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汪金花一家將柴房清空,收拾一番後,就變成了製作紅薯餅的場地。
紅薯在廚房蒸煮好,搬來柴房也近。
就隻有一牆之隔,且這堵牆的中間還預留了一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