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武王。
感受那種雖然是在坐著看書。
卻仿若在滔天的赤霄中扶搖而上,屹立於九天之上,俯視蒼茫大地,睥睨人間的感覺。
固始汗感慨。
生在這個時代,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昔日在蒙古,他想大放光彩,整頓部族,重建汗國。
可卻出了個巴圖爾琿台吉。
他被逼無奈。
嘴上說著是為了避免內部衝突,才另尋新牧地。
好似大義凜然。
可草原人,特彆是能坐上大汗之位的他,怎麼可能是那種心慈手軟的人。
如果能贏,他早就把準噶爾部噶了,先把厄魯特蒙古徹底統一了再說。
怎麼可能甘心退讓故地!
後來,他又見了皇太極........
他向來有卓識遠見,紛紜複雜的鬥爭形勢中,看到明朝氣數已儘,後金有統一天下的可能。
可結果。
沒多久皇太極卻是直接被這武王一戰連著全家一起打包捉了去,據說他的後妃而今就在江南賣春。
如今。
他更是親自見到了武王這樣的神跡一般的存在。
待在武王身邊,他無時無刻不感覺顫栗。
越是觀察,他就越覺得武王可能真是個神,像是長生天轉世。
單純的人,怎麼可能充滿這樣的矛盾呢?
看著蠻,但又智慧。
他對江南探查,得知到過一些消息。
江南被治理的井井有條,人人可吃飽穿暖。
雖然他聽見過山西官紳說武王是個甩手掌櫃,隻知道殺人的沒腦子狂魔,但他這些日子跟在武王身邊,卻清楚的知道!
武王絕對沒有甩手掌櫃!
江南的各種事務,都有乞活軍往前線跑,報給武王。
武王殺完人後往往也沒休息,一邊跑馬一邊開始看那些公文,牢牢將整個江南握在手中,江南的整個大方向都在由武王掌舵。
難以想象,有人能幾乎十二個時辰不眠不休砍完人還看書的!
他這些天光是砍人,連手下兵馬都不要管,自有乞活軍和他原本的下屬去合作帶兵,都感覺要累抽過去了好不好!
帶這麼多兵馬,還tm得管控國家大事!
這從古至今誰做得到?
昔日大清叫他們聯合,說是這武王將是唐太宗一樣的人物,以後都將被打成奴隸販賣。
如今真的到了這武王身邊才知道!
唐太宗哪比得過武王?!
唐太宗年輕時候,隻要打仗,後方自有李淵坐鎮,國事皆是李淵處理。
唐太宗成皇帝之後,就很少自己親自出去打仗,滅突厥,滅吐穀渾,那都是李靖出馬。
後麵自己再次親征,那國事也是房玄齡全權負責,沒有精力去理會。
這就像長生天,看著蠻,但主宰萬物生命和命運,自然和宇宙秩序上從不含糊。
武王,絕對是最高的天神,絕對是長生天!
否則一個此前從未有名,不知道從哪裡蹦出來的家夥,怎麼可能有如此的能力?
就是再有天賦。
那也得先培養啊!
這都不是單純還不會走就會跑了。
是還不會走的年紀,就直接會飛了!
固始汗望著紀塵的眼神中又多了一些憧憬與敬畏。
他已想好今後要與那些蒙古部落共同為武王上的尊號——騰格裡汗。
騰格裡便是長生天的彆稱。
這是從古至今都未有的。
雖然如今,他們已改信佛教。
可對長生天的信仰,卻一直都在,充斥在他們的生活習俗之間。
蒙古人認為一切都是由‘長生天的意誌’安排。
他們這些可汗的權利,都是由‘長生天’授予。
包括成吉思汗。
而如今,新的大可汗,直接便是長生天汗了!
至高無上的權利,由他而授,由他而主宰萬物的生息!
啊!
我們的大可汗!
越想,固始汗感覺越是激動。
他將親眼見證至高無上的偉大存在君臨他的國!
年輕而不可測。
不著調而威嚴無比。
行事孟浪卻又穩重。
充滿暴戾的同時卻也溫柔。
那種殺人、折磨人的手段,看的他這個草原可汗都發麻。
難以想象,這樣的人,卻會給百姓發雞蛋發米麵,會強調部下對百姓的態度........
這就像長生天會降給世間毀滅雷霆,各種各樣的災難,但又會讓世間生機蓬勃。
就像.......
“武王,有小和尚來送信。”
就在此時。
一個乞活軍報信,打斷固始汗此刻心中的驚撼與感動。
紀塵看去,是一個小和尚。
此刻看著這裡屍山血海的血腥場麵瑟瑟發抖,褲子都濕了,顯然還沒做好引頸就戮的準備。
“將這位小沙彌帶下去好好休息吧。”
紀塵揮手。
真是可憐的孩子。
而後,他接過信。
先看上一眼。
嗯。
這禿子,果然從來是沒骨頭的。
而後他就將信放在一旁。
很快,又押上來了一批和尚,這次卻是沒有砍頭了,隻是壓著他們跪下。
“如實將你們做的惡報出來。”
乞活軍逼著他們。
“大人,我也是被逼的啊!”
和尚們的第一句話,在那兒痛哭流涕。
紀塵閉眼。
無聊的戲碼。
他剛剛在少林寺方丈的書信中也看見了。
無非就是自己被做了什麼。
什麼世間渾濁,難以自清。
不過下一句,紀塵精神勉強一振。
雖然是賣慘,但卻把少林寺中的黑暗一麵展開了。
有個和尚回憶,他想往上爬,但很可惜,他沒有人脈,竟被大罵過‘你這種肮臟的老匹岩也想要當上少林執事?’
而後,他被外調。
恍惚間,他看見了曾經還是小和尚的自己,不斷逼近的老和尚,回憶折磨了多年,而後將他扭曲,攻守易型了。
他開悟,努力收集小和尚為上頭獻上。
他還在狡辯,並非他開的頭。
很早之前便有。
那時候少林寺還很窮。
朝廷對和尚管控的很厲害。
又有貪官會貪墨撥給他們的銀兩。
寺廟中人雖說是在修行,但是畢竟仍然需要解決吃飯的問題,一些參拜殿所說到底還是需要銀子經營。
窮苦百姓,那時候也沒幾個錢能給他們獻上。
於是,他們得開流呀!
為了吸引富人的喜歡。
挽回那些被中途“攔截”下來的撥款,一個全新的經營模式悄然在山上展開。
很快的,一些原本清心寡欲吃齋念佛的堂所開始來了一批廚藝精湛的廚師開始宰雞殺魚,為食客提供葷食。
一些原本頭光瓦亮的年輕尼姑開始長蓄青絲。
佛門之內的佛法研習漸漸加入了詩詞歌賦,五音韻律.......
嗯。
還有小和尚。
龍陽之好,向來為上層風雅。
這樣能很好的幫他們給官府、商人牽線。
圍觀的人群先是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