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交戰區戒嚴(2 / 2)

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卻認為守將隻能固守,沒有第二條路可選。後方負責的將帥,也隻能發兵救援,沒有第二條路可選。

這對戰場指揮來說,實在太過僵化。後金隻需要圍點打援、以多打少,就能把大明的兵馬在野戰中一支一支消滅。

皇帝估計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決定在交戰區戒嚴,廢止不合時宜的條款。

聽著朝堂官員的高談闊論,再想到自己因為戒嚴製度被人非議,袁可立感覺心力交瘁,覺得不能任由一些官員胡來。

他現在覺得皇帝的大權獨攬,在一些時候是必要的。戒嚴製度必須存在,戒嚴條款也應該儘快確定,不能繼續拖延。

解釋了很多都沒讓群臣明白,朱由檢看出袁可立的窘境,親自下場說道:

“城池能守還是要守,尤其是內地的城池,裡麵有大明百姓,不能讓百姓失陷。”

“但是遼東的城池大部分是軍隊,前線城池中的所有人,以後都要編入預備役。”

“如果來襲的敵人太多,守將在確定難以守住時,可以果斷後撤。不能一直固守,牽動所有軍隊救援。”

“建虜能集中兵力進攻,大明卻不能在每一個城池都放上能抵禦所有建虜的兵力。”

“大明沒那麼多軍隊,錢糧也供不起。”

“守不住的城池該撤就要後撤,主將有決定的權力。”

說了城池的事情,朱由檢又提出“結硬寨,打呆仗”戰術,說道:

“而且大明軍隊善守,廢止主將不固守這一條後,主將就可以在作戰時第一時間結寨。”

“然後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廢棄營寨,不用擔心失陷城寨被處斬。”

“所以主將不固守這一條,在關外交戰區是需要廢止的。”

“要讓將士們靈活地安營紮寨,用大明擅長的戰術,應對後金建虜。”

“大明軍隊要學會‘結硬寨,打呆仗’,用防守的辦法進攻,攻守合一,穩步推進。”

這六個字實在簡單易懂,以至於皇帝一提出,群臣就能想明白。

“結硬寨,打呆仗”這六個字,實在是符合文臣的胃口,讓他們覺得就該這樣打仗。

所以主將不固守這一條,是一定要廢止的,否則這個戰術,根本沒法實現——

一旦失陷城寨就要被斬,哪個大明將領敢隨意結寨?那不是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營寨上嗎?

皇帝在交戰區廢止主將不固守這一條,是戰術需要。讓將領去掉負擔,可以隨意結寨。

明白這一點後,群臣沒有再反對廢止這個條款。隻是要求不能把條款整體廢止,而是一點點商榷這個條款的規定。

朱由檢從善如流,沒有把主將不固守整體廢止,而是先明確廢止了失陷城寨這一條,再讓袁可立和前線將領商議其它規定。

他對遼東兵馬實在沒有信心,認為他們野戰勝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讓大明兵馬在野外遇到建虜時第一時間結寨,抵禦建虜進攻。

群臣對遼東兵馬的信心同樣不足,不相信那些將士能在野戰中戰勝建虜。反而是守營寨這件事,他們更放心點。之前的寧遠之捷、寧錦之捷,都是成功例子。依托城寨固守,逼迫後金退卻。

成功通過了這一條,朱由檢又讓袁可立具體商議,看看擅調官軍、私藏應禁軍器等條款中的規定,到底要廢止哪些。要給前線將領調兵權限,也要讓前線平民有自保能力。

總之就是一句話:一切以平定戰亂為目的,完全按戰爭需要來。

對皇帝如此通情達理,廢止了這麼多不適合前線的規定,袁可立很是振奮,覺得有這樣英明的皇帝,是大明的幸事。前線作戰的將領,能丟掉很多負擔。

但是皇帝接下來的話,就讓他不是那麼喜悅了:

“如今四方多事,尤其是草原險些發生戰亂,讓大明再開一條戰線。”

“所以長城之外、或者說大明本土之外,都應實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