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以遼將守遼土,以遼餉養遼將(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不知怎麼回答,也不敢向皇帝做出保證。

孫承宗想了一會兒,說道:

“臣在遼東四年,複九大城、四十五堡,招練精兵十一萬。”

“有三十萬遼民、有三萬遼兵、有五萬弓弩火銃手、有六萬馬嬴牛駝。”

“官兵屯田五千餘頃、官屯銀一十五萬有奇、鹽錢利銀三萬四千有奇、采青省餉部銀十八萬。”

這是在說他之前的成績,朱由檢不動聲色,繼續盯著孫承宗。

被皇帝這樣看著,孫承宗隻能繼續說道:

“遼東原有十四萬兵馬,每人月支五鬥,每年應該發放糧食八十四萬石。”

“臣在裁汰之後,有十一萬多兵馬,米以六十六萬石為額、料以六十七萬八千五百石為額。”

“若是遇到閏月,加米五萬多石、豆六萬多石。”

對此眉頭大皺,朱由檢實在沒想到,僅僅是一個閏月,就要多花幾萬石糧食和馬料。

這讓他覺得曆法一定要改,確定為十二個月。

傳統的曆法是陰陽合曆,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的關係,一年大概354天或355天。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閏月,通常是十九年七閏。

這個立意雖好,但是太麻煩了。有了閏月存在,就不適合發月薪。

朱由檢平時給官員發放俸祿是按年俸發放,沒有注意到年俸和月俸的關係。

如今聽孫承宗提起,才注意到士兵是發月糧,閏月也要發放。

這個月米發放,門道可多得很。

不但閏月要單列支出,其它方麵也容易產生腐敗。

朱由檢記得秦士文被袁可立舉薦的一個理由,就是因為他在擔任洮岷兵備節約餉銀。

原因是朝廷撥付餉銀時每月都按三十天計算,但是因為大小月,有的月份是三十天、有的月份是二十九天。

官員發給士兵時按天數算,秦士文發現之後,將節餘糧餉作成表冊上交朝廷,每年節約了五六天糧餉,這些糧餉被天啟皇帝賞賜給了他,秦士文因此發家。

由這可以看出月米發放的問題之大,大明各地都有類似問題。但是卻根本無法追究,按天發餉工作量太大。

但是像官員一樣按年發的話,士兵大多數家無餘糧,根本撐不過一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