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政身上的任務夠重了,現在還在審查內廷人員。”
“東廠的事情,就讓王永祚回來掌印吧!”
“朕看他是個忠心的,對東廠事務又熟悉,讓他回來掌印。”
之前因為受徐應元牽連,朱由檢讓王永祚轉任天壽山守備太監,監督陵工開支。
如今一個多月過去,王永祚已經冷靜下來,做事時也任勞任怨。
朱由檢想到自己最初接納他就是為了掌握東廠,就把他調了回來,擔任東廠提督。
王體乾沒達成推薦王文政的目的,但是想想王永祚也不是高時明一係的人,他覺得這樣也不錯,沒讓那些人占便宜。
而且皇帝任用王永祚,說明他還是念舊的。王文政這個潛邸舊臣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地位,絕對要高於王永祚。
作為把王文政安排去信王府的人,王體乾覺得自己的性命應該無憂。隻要皇帝還想任用王文政,就不會對自己下狠手。自己能夠從司禮監掌印上,安安穩穩退下來。
想到退下來這個詞語,王體乾就有些不甘心,好不容易爬到這個位置,他怎麼甘心退下去?
更何況,皇帝許諾了有功可以封爵,他還沒穿上子爵服飾、戴上子爵簪纓。這個時候退下去,豈不是錯失機緣?
所以他心中決定,不管如何,要堅持在司禮監掌印上乾下去。而且要爭取立功,等到皇帝封爵。
『立功,怎麼立功呢?』
『劉永誠是軍功卓著,才讓侄子封爵。』
『我沒有他那樣的本事,應該怎樣立功呢?』
綢繆著立功封爵,王體乾想到了皇帝對海外的重視。
或許,像三寶太監一樣出海,能夠立下功勞。
懷著這個想法,王體乾決定多找些鄭和下西洋的事跡,看看能不能學習他,以後出使西洋。
不知王體乾的想法,朱由檢因為剛才提到了王文政。想到自己還命令他和劉若愚審查內廷人員,所以就把兩人喚過來,詢問事情進展。
這件事已經開展將近一月,宮中已經有很多人通過審查。朱由檢聽到內宮的人已經審查一遍,如今正在審查派遣在宮外的人,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
“這件事你們有功,王文政蔭弟侄一人東寧衛副千戶。”
“劉若愚升任內官監掌印太監,以後執掌內官監。”
“其餘有功人員,你們擬定名單,待審查完成後封賞。”
王文政、劉若愚聞言謝恩,知道皇帝是借著這個理由,封賞以前的功勞。
之前封賞的登極世蔭,王文政已經給辭去了。畢竟那時是魏忠賢當政,各種封賞實在太高。王文政不主動辭去,皇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