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蓋世神奸錢謙益(2 / 2)

到了袁府,袁可立正在和吏部右侍郎董其昌,商討模擬考試優秀者,擔任官職的事情。

聽到錢謙益的來意,袁可立道:

“錢兄,這件事不是我不幫你,實在是戒嚴法的事情,就是陛下讓老夫主持製定的。”

“我若出爾反爾,如何擔任大臣?”

把戒嚴法製定的內情和錢謙益說了一下,又道:

“陛下是個有主意的,若不用戒嚴法事情,換取陛下承諾不用中旨。”

“以後朝堂上必然會因為中旨的事情,產生各種爭端。”

“錢兄也不願朝堂上一直爭論這件事,或者讓陛下再用一個魏忠賢吧?”

心中本來還有不滿,怪袁可立放任皇帝擴充權力。聽到“魏忠賢”三個字,錢謙益卻頓時心中一跳,理解了袁可立推動戒嚴法的原因。

若不用戒嚴法換取皇帝承諾,給皇帝在境外大展拳腳的機會,皇帝就可能把精力放在內部,和朝堂上的臣子展開爭論。

一旦他覺得不順心,可能就會像天啟皇帝那樣,任用一個魏忠賢。那對文官來說,是更糟糕的事情。

所以,立場不那麼堅定、善於明哲保身的錢謙益,已經打算從這件事脫身,沒有對戒嚴法的事情,再提出來異議。

不過,他反對皇帝用中旨的事情,已經傳了出去。為了維持在士林的名聲,錢謙益回去之後思前想後,寫了一封奏疏,探討招安鄭芝龍的事情,到底是屬於境外還是境內。

這份奏疏的內容,一點都不激烈。但是錢謙益沒想到的是,他的奏疏上去後,像是傳遞了一個信號。很多對皇帝年前做法不滿的官員,都開始隨著上疏。

最初還隻是反對戒嚴法,然後又擴展到其它辦法,磨勘法、廷推法,甚至九寺調整、錦衣衛改製、海軍衙門設立,都有人提出意見。

甚至在明法科和明算科的事情上,都有人提出異議。

可以說,這是新進入朝堂的官員,對皇帝年前決定的質疑。在一些官員的推動下,想要推翻決議。

錢謙益的奏疏,就是一個引子,把這些人都引了出來。

而且因為錢謙益在東林黨和士林中的威望,得到很多支持。

這個現象,讓錢謙益吃了一驚,沒想到自己有這麼大號召力。

溫體仁卻心思轉動,從中看到了機會:

『錢謙益這廝上次想拖我下水,幸虧我沒上當,沒卷入這場風波。』

『他想用這件事算計我,我得有所回應,否則其他人還以為我是好算計的。』

『我記得錢謙益在主持浙江鄉試時,涉嫌一樁弊案。』

『可以把這件事揪出來,給他一個痛擊,幫陛下解決風波!』

作為一個浙江人,溫體仁對老家發生的事情,還是有所了解的。

錢謙益在天啟元年主持浙江鄉試時,牽涉進錢千秋關節一案,溫體仁打算用這件事把他拖下水,打擊他的氣焰。

這樣一來,他就幫皇帝平息了這次由錢謙益引起的風波,能獲得皇帝看重,為將來入閣做準備。

甚至,為了讓皇帝更加看重,他還揣摩皇帝心意,猜測當今皇帝最厭惡的是黨爭,錢謙益這麼一呼百應,很犯皇帝忌諱。

如果這些人再極力維護錢謙益,那就更坐實了錢謙益結黨這件事。皇帝會出於厭惡,把錢謙益從朝堂趕出去。

工於心計的溫體仁,甚至連自己以後如何在朝堂立足都想好了,那就是“無黨”,讓皇帝認為自己是一個孤臣。

這樣皇帝會覺得他容易掌控,未來參劾他人,也顯得自己“孤忠”。

定下這個策略,溫體仁寫了一份奏疏,起了個非常聳人聽聞的名字:《直發蓋世神奸疏》,直斥錢謙益為“蓋世神奸”,說這個“神奸結黨欺君”,在朝堂掀起風波。又把天啟元年的浙江鄉試舞弊案,重新提了起來,攻擊錢謙益身為主考官,收受錢千秋受賄。

這份奏疏一上,朱由檢都看得心中一驚,險些以為看到了後世的震驚體。

仔細讀了幾遍,才看出溫體仁就是為了參劾錢謙益,想要把錢謙益打得萬劫不複、直接從朝堂趕出去:

『這個溫體仁,什麼時候和錢謙益結梁子了?』

『他和東林黨的關係不是很好嗎?』

心中懷著納悶,朱由檢對溫體仁如此狠毒對待錢謙益,心中有些不解。

卻不知正是溫體仁之前和東林黨走得近,如今察覺到他不喜歡臣子結黨後,想通過參劾錢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