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廣義與狹義(2 / 2)

對於徐琨的出現,寧昊顯的很是驚訝,抬手指著那二層小樓問:“您也是來參加座談會的?”

“是啊。”

徐琨反問:“有什麼不對嗎?”

寧昊再次提出質疑:“可這不是第六代導演座談會嗎?”

不等徐琨回答,保安先不乾了,趴在寶馬車門上探頭道:“先生,您能不能先把車停好再聊天,不然後麵的車沒法進來了。”

“噢~”

寧昊連忙把車停到了附近,然後推門下車麵色古怪的來到了徐琨身邊。

徐琨這時候也早瞧出不對來了,攤手道:“我也覺得自己不能算第六代導演,可有人說既然現在第七代還沒出來,那我就應該算在第六代裡。”

“誰說的?”

寧昊無語道:“這不扯淡嗎,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的說法,是學院派……”

“韓三坪韓總說的。”

“呃~”

寧昊張著大嘴頓時卡殼了,半晌才便秘一樣含糊道:“要是從廣義上來說,你確實也能算第六代導演。”

說著,他不自在的扯了扯脖子上的金鏈子,就好像這話說的有多虧心一樣,然後又招呼道:“那咱們就一塊過去吧,正好彼此都有個伴。”

兩人並肩往裡走的時候,徐琨又好奇的打聽,這廣義和狹義之間是怎麼算的。

按照寧昊的解釋,第六代導演最早最狹義的定義,是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影導演係,90年代中後期開始發力的一批‘年輕’導演。

後來又逐漸囊括了其他學院的導演——主要是中戲的,比如前幾年拍出《製服》的刁一男【後來拍了《白日焰火》】;還有《洗澡》的導演張揚。

這些科班出身的學院派導演,組成了圈內公認的第六代導演。

至於所謂的廣義,就是圈外人搞不清楚狀況胡亂劃分的,把90年以後開始嶄露頭角的電影導演,一股腦全都劃分成了第六代導演。

這個說法圈裡其實是不認的。

但韓三坪硬要把徐琨分到第六代導演裡,也不是完全沒有先例可以遵循的。

這個先例就是馮曉剛,馮曉剛是94年才正式‘出道’的,而且也不是科班學院派出身,按理說分到第五代和第六代,都不怎麼合適。

但他取得的成績又讓人無法忽視。

於是最終四邊不靠的馮曉剛,還是被歸類到了第五代導演當中——雖然馮曉剛自己不認,這事兒在圈裡也存在爭議,但至少在公共場合的時候,都是照著第五代導演給他安排的。

而同樣是草根出身,同樣是成績傲視同儕,如果參照馮曉剛的情況,韓三坪把徐琨歸類成第六代導演,其實勉強也能說得通。

當然,圈裡認不認就是另一回事了。

畢竟第六代導演可比第五代叛逆多了,哪怕這是韓三坪給劃分的;哪怕05年賈章科等人就被招安了,寧昊也不看好徐琨能順利融入進去。

而聽完之後,徐琨就徹底明白韓三坪的用意了,怪不得他和那位謝廠長都鼓勵自己暢所欲言,原來是打算把自己當成攪局的異類。

就說我徐某人這濃眉大眼的,怎麼可能是第六代導演。

徐琨斜了眼寧昊,這廝看著雖然非主流,但卻是北影科班出身,一開始也是靠著去外國拿獎刷的聲望,拋開大賣的《石頭》不提,其實也算是根正苗紅的第六代導演。

大概也正因如此,韓三坪才特意拉自己入局,免得他們內部一團和氣,把失敗經驗總結成勝利經驗,然後向下一代兜售他們的邊緣理念。

那自己到底要不要順著韓三坪的意思,做這個異類出頭鳥呢?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