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穆山出身貧寒,他對穆武和穆清幾人的教育時常會向下到民情。
加之穆清天天往集市跑。
穆武稍稍打聽就會知道栗穀的產量,正因為他知道,穆武此刻連蹲都不蹲了,他立馬直立而起,騰躍得老高。
“阿清,當真如此?”
“當真如此。”
“這稻穀要是高產的話就有四五百斤,比栗的畝產還要高兩三百斤!”
穆武一邊走來走去,一邊念念有詞:
“兩三百斤啊,這可是兩三百斤啊。”
穆武很少吃水稻產出的糧食,但是他也知道糧食不分高低貴賤,能養活得起人就已經很好了。
一畝多出兩三百斤,那麼千千萬萬畝就可以多出千千萬萬個兩三百斤。
如果阿清的水稻推廣出去,這次廣廈城的災禍也不會這麼嚴重。
說不定這次也不會死那麼多人了。
穆武想著想著,他一個十歲的孩子不禁感傷起來。
不過收拾好情緒,穆武看著和平常分辨不出特殊之處的稻種,轉而亮晶晶的看向穆清:
“阿清,你真是個天才。”
天才一詞是穆清當時隨口說的,沒想到穆武記了下來。
穆清笑了笑,她知道自己成功的時候也像穆武這般興奮。
不過現在穆清知道這還不夠,遠遠不夠。
她以為做到這步就夠了,但是實際上對比她所在的國家。
在雜交水稻出現之後,每畝田地的糧食產量開始以倍數增長,比古代田地的最高產量都要高出十倍。
而到了超級雜交水稻時期,那時的華國每畝田都要產出900至1000公斤的水稻。
兩人很晚才歸家,穆武對於今天的所見所聞都充滿著興奮,原來這就是阿清執著於尋找種子的原因。
穆武恨不得把這件偉大的事情宣告給所有人,不過想到阿清的叮囑,穆武就沒了這個打算。
夕陽